第145章 安排明白 (第2/3页)
哥自然是不乐意的。 但当他们得知这件事背后,有一个伯爷的参与时,他们原本想让人拆了木桩的念头也只得烟消云散。 整个西城熙熙攘攘到了中午,大木桩子仍然完好无损地立在那里,连位置都没有移动过。 过来围观的人来了一波又走了一波,但是却没有人上前尝试,倒是有不少人上前问东问西的,但是却没有亲自动手。 太阳从东边移动到了正上方,光线从木头顶缓缓地向西移动。 木桩子的倒影也是不断地偏移,但是却仍然立在那里纹丝未动。 太阳渐渐地向西偏移。 直到日暮黄昏之时,这才有一个身上系着黑布围裙的中年汉子,走到木桩前。 像这样上前询问,但是就不台木桩子的人多了去了,所以此时围观的百姓也只是对着此人指指点点。 这汉子看向两边的卫人,问了些什么,随后,一把扛起了大木桩。 这一下子才让西城城门口这些看热闹的人沸腾起来。 立刻就有人认出来了,这汉子的身份。 “这不是西城铁匠铺的王铁匠吗?王铁匠要将这木桩子抬到北城?” “对,这就是王铁匠,前段时间我们家的锤头还是找王铁匠打的呢。” “王铁匠真傻,他真是和他面相一样都是憨厚老实的主,这么明显的戏耍人,他居然看不出来。” “咱们就跟着这王铁匠,到了北城看会不会有人奖赏?” “对对对,反正也快要下工了,今索性就跟着这碗铁匠去北城看看!” 于是乎,一大帮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纷纷跟在王铁匠的身后,随着王铁匠朝着北城城门口一去。 王铁匠在前面走着,他后面跟着的百姓从原本的数十号人渐渐地扩展至数百号人,紧接着数千号人。 这数千号人变得越来越多,渐渐的居然有了接近数千之众。 不得不,不论是古今中外,习惯看热闹的人就不在少数。 王铁匠扛着大木桩子走了一段路,累的他也擦了擦汗。 王铁匠也由原本扛着木头渐渐地变成了拖着木头走,后来也不知道他从谁那里借来了一块长布。 他将长布的一端缠到了木桩子上,另一端则是在手心上缠了几圈,随后,他将长布的中间区域扛在了肩头,一步步地朝着北门方向移去。 王铁匠那是累得呼呼直喘,距离他较近的一些百姓都能听到王铁匠那粗重的喘息声。 于是就有越来越多的百姓认为,王铁匠实在是太傻了。 “听这王铁匠的夫人似乎生了一场大病,急需用钱。怪不得王铁匠要做这样的尝试,这不管能不能获得最终的文银百两,但是总归要尝试。” “就那些公子哥和官老爷喜欢拿我们这些普通百姓开玩笑,如果到最后王铁匠这连一两银子都没有拿到。他该有多伤心啊。” “也不知道是谁出的这馊主意,居然这么戏耍我们,听王铁匠还有一个十几岁的儿子,最近也是闹了一场风寒,这夫人也病了,儿子也病了,就靠王铁匠一个人,他也挺难的……” 周围的议论声渐渐地变了,开始讨论起了王铁匠的身世。 王铁匠自然也能听到周围这些人对于自己的议论,当然是他却像没听见一样,继续扛着木桩前进。 前面已经能够见到北城城门的影子了。 在北城城门前,那也是围了不少的人。 在北城城门口的一个面摊前,也坐着两个太平卫的人,在他们身旁的桌子上还放着一个大木盒,由于木盒上面盖着一块大黑布,所以无法看见木盒里面装的什么。 王铁匠就这么一路将大木桩子从西城扛到了北城,一直到北城城门口,盲铁匠这才将手中的大木桩子放到地上,开始东张西望了起来。 也就是这个时候,面瘫前的两个外人,这才站起身,其中一个长得壮实一点地拖着木盒子,一路朝着往铁匠的方向走去。 拖着木盒的卫人一路走到王铁匠的面前,他什么话也没,就直接将木盒递给了王铁匠。 王铁匠起初的时候还愣了一下。 他有些疑惑地接过木盒,将木盒上面盖着的布翻开一角,然后他的眼睛就瞪大了。 一阵风轻轻地吹开,照在木盒上的那层厚布,后部被吹落,露出了在木盒里面放着的那一摞摞的银子。 白花花的银子展现在众人眼前,北城周围的百姓一下子都安静了下来,有不少人都咽了一口唾沫,目光有些贪婪地望着白银。 在北城的城门口,那也是有着不少巡逻的官兵。 这些官兵早就已经接到了上头的命令,配合着那两个太平卫的人维护治安。 所以在十几个官兵拿着刀枪到场之后,周围看热闹的百姓也只得收回了贪婪的目光。 王铁匠那是相当的兴奋,兴奋的他直接拿起了一个足有五两重的白银放在嘴边,咬了咬。 没有牙印子。 这是真的,真的不能再真的白银。 “谢谢谢谢!” 王铁匠对着在场的四个卫人连续道谢,他已经不知道该什么才好了。 有了这一百两银子,他夫饶病也有救了,他儿子的风寒也有买药的钱了,不定还能再给他儿子找一个好一点的学堂,日后那也是个读书人了,再给他夫人多买一身漂亮的衣服,然后再买些鸡鸭鱼rou,好好地庆祝一番。 请个好点的郎中,买点好药,再将儿子送进好一点的学堂,这一共花费大概要有七十两,剩下的三十两存起来,日后儿子娶媳妇可以用。 王铁匠已经开始畅想起了未来。 在场四个位缺中,有一个外人摇了摇头。 “谢这就不必了,这是你本应该得到的。回去以后你要多留心,注意点,不要没事招摇,毕竟财不外露。回去以后做什么事情都低调点,银子放好,可不要被别人偷了去。” 王铁匠听到这又是一脸感激地点头道谢。 王铁匠怀揣着银子跑去了回春堂,请郎中开药了。 周围的百姓一个个羡慕的,也只得渐渐散去。 整个京城似乎又回到了原本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