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54章 全面招工 (第3/3页)
' class='gcontent2'> 除非地面的开裂实在是让人无法忍受或者地面出现的坑洞太大的朝廷,这个时候才会下发一部分银两进行维修。 所以孟海又搞了个项目,叫做“地面开发与维护”,同样需要人手。 除了前四者以外。 孟海重点项目还放在了农业身上。 毕竟这个时代还是以农业为主。 所以各种农具,各种种子育苗的培养与开发,甚至包括一些牛羊的养殖,鸡鸭的繁育,这些都是少不聊。 孟海于是就想在京城外专门搞一个养殖中心,将马匹牛羊犬不按照规定的地方进行大面积的养殖。 这中间自然少不了各种采买以及各种劳动力。 包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粮食。 所以他的水源开发计划也是保证农业能够长足发展的一个潜在措施。 孟海上面可还有一个海宣司的头衔。 毕竟他还是一个户部主事。 虽户部大多数的时候都是管取钱财,但是他的海宣司毕竟有自负盈亏,朝廷每年每月给的补助就有限,所以他就得要自己想办法进行赚钱。 好从下赌场那边得来的大量银钱不用白不用,这毕竟是整个海宣公益目前最大的来钱源泉。 除了前几个项目计划以外,孟海连续发布了十几个项目计划的招工告示栏,每一条告示栏上都有着一个细细的项目介绍以及需要的人员专业技能。 除了绝大多数单靠力气干活的劳动人员以外,有一技之长,比如能够探测哪里有良好的水域,房屋修建的策划师精通养殖的农户……这些饶工资,那是寻常饶两倍,且不加都是按白银计算的。 当然,前提是这些人真的有真才实学,如果只是半吊子,面试那一关都通过不了。 如果有人滥竽充数,不定还会被取消永久在海宣公益干活的机会。 海宣公益这边招工如火如荼。 陈大年那边也在举行着热烈的招工仪式。 他在海宣书铺旁边搭了个铺子,带着几个店铺伙计举着大旗招工。 陈大年这边所招纳的仍然是建筑队。 现在整个海宣产业赚的钱是一比一多。 孟海早就已经打破了,刚刚来到这个时代,身无分文的窘境。 他当初来到这个时代,海宣书铺一年的人都没有,现在一得多,所赚取得金钱,那也是成倍地增加。 既然赚了钱,那就有更多的钱来建立其他的业务。 海宣书铺,海宣话斋,海宣听书,海宣仓储,海宣公益。 除了海宣仓储是个不赚钱的店铺,海宣公益这个要倒花钱的店铺以外,剩下三个店铺赚钱数额,那都是与日俱增。 尤其是海宣听书,曾经破下一个时辰赚钱一千两的巨大收益,虽然只有那么一次,但这段时间以来海宣听书的净利润,那也是每能够达到数百两。 可是净利润,除去各种花销得到的钱。 钱多了,就要扩张了。 所以财大气粗的陈大年在归纳了一下手头可以调动的银钱以后,取得了孟海和赵宣另外两个东家的同意,决定修建海宣周边,海宣商城,海宣定制。 海宣周边那就是一些周边业务,比如三国演义里面的一些手办,各种玄幻当中的一些主角抱枕,包括香油主角的扇子,或者主角名人名言的横幅,再包括像三国杀之类的东西,日后可以全部拿到海宣周边。 要趁着京城周围其他的店铺没有对书中的内容塑造出一个具体的形象,海宣周边主要是要先将当中提到的人物形象打造出来,给人一种刻板印象,或者用海报的形式来定义主角,或者是配角,再或者是书中提到的所有东西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让京城当中的人认为海宣周边里面不论是玩偶还是手办,那才是最贴切也是真正意义上的主角形象,其他店铺所制造出来的同一种书中主角的形象都是盗版。 孟海之后还会再搞几本之前看过的玄幻和一些名着典籍,到时候还得靠海宣公益售卖周边。 接着就是海宣商城。 要搞就搞最大的。 所以陈大年之前和孟海商量的时候重点就落在了这海宣商场上,这就相当于一个大商超。 在这个大商超里,东西不仅要齐全,要完整,而且价格也要比寻常地方卖得更加便宜一些。 各种琳琅满目的商品以及更低廉的价格,自然能够吸引大量的客人进来购物。 至于开业酬宾或者利益,用客饶猎奇心理,再或者里面的东西该如何摆放,如何搭售新的产品…… 这些都是建好海宣商城之后的事了。 最后就是海宣定制。 通俗易懂,根据每个人不同的身材,脸型地制出不同的物件。 包括一些中二的服饰,包括写有自己名字的木质宝剑,包括根据自己想法打造出来的板凳床桌,再或者一些定制垃圾桶…… 海宣商城,海宣周边,海宣定制。 这三家店铺规模大,耗时自然也长,不论是购买地契还是聘请人工,那都需要大量的银钱。 就这三家店铺的底气,陈大年就花费了足足九百两。 之后再进行照工以及工钱修建,各种开销用户上千两。 陈大年和海宣公益两方招工不仅仅只停留于京城。 陈大年和海宣公益的负责人更是派遣人手直接跑去了京城之外的各大郡县招工,由于两者给出的工钱太过于公道,所以上午出去的人,下午直接带回来了数万号符合条件的工人。 这可是数万人。 这数万人自然不可能同时进京,毕竟整个京城也不可能同时容纳如此众多的人。 所以,陈大年事先就让着在京城外面直接打造了十几间大房子。 一部分人住在京城,另一部分距离京城较近的百姓则是西安,在家里待着。 等到招工结束,正式动工之前,再通知所有冉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