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夫子_第180章 农业基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80章 农业基地 (第1/3页)

    与寻常来到贡院观光游览的人不同,作为来自五湖四海的考生,他们也不管周围的人去哪,反正他们直接跑去了千举屋。

    等到鲁通一行四人跑来的时候,已经有些晚了。

    整个千举屋的周围已经人满为患。

    尤其在那个告示栏的周围,更是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性子较急的陆火直接开始扒起了前面的人,在他身后跟着邓千川,他的身后又跟着严戈,然后是害羞腼腆的鲁通。

    等到一行四人挤到最前方的时候,这才勉强看清告示栏上的内容。

    告示栏上还是贴着一张接近两米的米黄色纸张,在纸张上写着的,还是一首诗。

    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泰京花。

    孟海将长安改成了泰京,毕竟这大秦京城叫做泰京。

    这是唐朝的诗人孟郊所写,表达出燎科之后那喜悦的心情。

    这首诗也是为了祝福在场的考生,祝愿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考上好的成绩,虽然这不现实。

    不少考生喃喃自语着这首诗,念着念着,有一些人甚至都快要哭出来。

    同为考生,自然能够理会这些快哭出来的考生心中所思所想,所以在这个告示牌前,看到这一首诗的考生,既是满面流泪,又是心中振奋。

    既是一脸的悲痛,又是满心的鼓舞。

    在这种截然相反的两种情绪感染之下,有不少还不明,所有的参观者也走向了此处。

    这告示牌前,在此人满为患。

    整整一,整个告示牌的周围人就没有少过。

    不少人都在赞叹,议论着这首诗。

    直到参观结束。

    礼部官员在清场之后便开始打扫起了贡院,紧接着就开始收拾起了被考生或者前来的游客推翻推歪的桌椅板凳。

    距离科考还有三。

    对外开放展示考场只有两的时间。

    所以在那两之后,礼部贡院一直处于封锁的状态。

    而在这剩下的三封闭时间里,礼部的官员一方面打扫整顿整个贡院里的桌椅板凳,包括考试考官人员。

    另一方,就开始核对考生信息,开始贴出人员名单,总之一大堆,既繁琐又耗费时间的事情。

    等到这些事情全部做完,已经到了三后。

    孟海从当初离开礼部贡院一直到科考开始,这段时间一直都不在京城。

    他在北城外面忙活着农业基地。

    这也是他出资修建的一处集合农业,畜牧业,养殖业,总之,各种行业集合在一起的一处基地。

    在秦国也有此处的农业基地,只不过这是由皇帝亲自下令cao办的更加专业具体,对人员的考核也极为严格。

    在秦国有一处司农寺,这就是管理着农业种植等各方面的一个部门,包括京城的粮仓以及其他粮食调动,多归司农寺管理。

    司农寺是个很大的部门,下面还包括上林署,太仓暑,钩盾署等……大大禁食约束部门。

    整个司农寺的老大是司农寺卿,也是个正三品的官员。

    这就和鸿胪寺卿的官职一样。

    这两个部门的大致结构差不多,只不过所做的事情却大相径庭,一个是搞农业水利的,一个是搞外交的。

    孟海曾经见过鸿胪寺卿黄参,所以对这个外交部门的老大倒还是挺熟悉的。

    他与司农寺卿倒是没有见过,但是他在七八以前则曾经拜访过司农寺卿。

    司农寺卿也不敢怠慢孟海。

    只不过在孟海出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之后,司农寺卿就没有太大兴趣了。

    毕竟人家也是个朝廷的三品官员,能够接待孟海也已经算是法外开恩。

    司农寺卿也是个人精,知道不能这么随随便便地打发了一个名头正盛的伯爷,于是他就将这件事交给了他的手下,司农寺少卿孟怀良。

    少卿之位一共有两个,孟怀良的是从四品的少卿之位。

    这孟怀良也是个年近四十岁的中年男子,身高快要高过孟海一个头,尤其是皮肤发黑,整个饶身上给人一种极为务实的感觉。

    孟怀良与孟海见面。

    两人谈论了近半个下午的时间。

    孟海对于这个本家,那是格外的亲切,不亲切也不行呀,毕竟还有求于孟怀良。

    于是这两人便合计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制定出了几个有关农业基地的发展方案,其中有不少都需要司农寺的帮助。

    孟怀良只是个少卿,尤其还是一个从四品的辅助少卿,所以他还得要将方案拿给司农寺卿看。

    司农寺卿又从百忙之中抽出了闲暇的功夫,在看完孟海与孟怀良所制定的方案之后,画画勾勾了几笔,划掉了其中的几个,在他看来不合理的项目之后,点头表示其他没划掉的,可以按照上面所记录的执校

    在司农寺做事的人,都是正儿八经考上去的,所以,拥有着极为扎实的专业知识。

    像这种极为专业的农业人员,郑怀良,从其中调取了三人,这已经是他能够调动的最多人数了,毕竟整个司农寺还要正常运行,不能抽取太多的人数。

    孟海自然没有把所有的精力全部放在丝绒丝的那三位专业官员身上。

    他想要做的是召集民间当中精通农业方面的奇人,毕竟大秦人才济济,朝廷官场上的人才只是很的一部分,大部分的人才还是潜藏在民间,并没有被开发挖掘出来的奇人。

    孟海要做的就是找到民间的这些奇人,为自己所用。

    所以他之前托陈大年对外发布,对外招聘精通农业方面知识的奇人广告这么一出,就已经来了不下百余个面试的人。

    孟海对于农业方面那是一窍不通,他曾经学过的一些地理知识,用在上一世还行,用在这个连他都不知道。许多农作物的时代还是免了吧。

    所以这种考核方面的不足还得要专业的人来。

    少卿孟怀良就将这件事交给了寺农寺的那三位精通农业方面的官吏,前来报名数百个人,但是最终过关的只有不到十个人。

    这十个人里面有两个是京城的,剩下的都是从周围的郡县赶到此处参加报名的。

    之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