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88章 大秦六部 (第3/3页)
孟海见到这道题,兴致勃勃地拿勃勃地拿起毛笔,在面前的白宣纸上写了个x,又写了个y。 他这是打算练方程式。 然后就放弃了。 他以初中生水平都不到的计算能力,盯着这道题看了半分钟的时间,就感觉头晕目眩。 孟海继续向下看题目,却发现这道题一共有三问。 除了计算百姓应该给商人还多少钱以外,还要计算商人每年能够从自己开设的店铺收取多少银钱,以及计算朝廷所要收纳商人的赋税。 除了前三道计算题以外,后面还有一道题要写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 孟海觉得这道题他就会最后一问。 这好好的科举考试,怎么还考起了数学来? 孟海想起了自己在大学时候所学到过的微积分,线性代数还有 孟海拍了拍脑袋,他居然想不起来自己在大学学过哪些数学课程了。 他之所以记得微积分,那是进入大学课堂第一节课所学的内容,现在还记忆深刻。 至于记得线性代数,纯粹是因为他挂过 孟海有些范畴地翻过了五大页,需要计算的试题,随后,他的眼前一亮。 面前这张试题仍然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呈现在试卷上的。 只不过这道题除了有文字以外,还有画图。 看这样子,好像是一个房屋的构造。 孟海看题。 第一题是根据给定的数字计算房屋的面积,第二问是要求对房屋进行改造并说厨房屋建设不合理之处,第三问是个画图题,需要画出自己设计的房屋结构图,第四问说说大秦现在的房屋类型以及自己的看法。 画图题? 孟海没想到这个时代居然还有画图题! 孟海一边想着,目光不自觉地瞟向了旁边的马高义和贺显,这两个人也在看着试卷,而且边写边改改画画。 孟海记忆碎片当中浮现出了信息。 大秦科考第三场是对文章的赏析与理解。 其中也分为基础题和附加题。 卷子的前五页都是基础题,后面将近二十多页都是附加题。 中间开。 基础题占总分值的六成,附加题占总分值的四成。 毕竟大秦还有六部。 正经的科考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偏好去回答附加题,附加题里包含六步的考核内容,就比如说户部最主要的计算,工部的各种建造图纸。 除此之外,里面还包括礼部的各种礼法类型的题目。 孟海翻看了礼部的考试试卷,所考核的都是从古至今各代王朝,各个皇帝所举行的各种礼法类型的环节,今天这个皇帝颁布了一条什么样的敌法措施,明天那个大臣又在何地开展了什么样的礼法仪式。 当然考得最多的还是关于大秦从开国到现在各种各样的礼法流程,虽然不需要绘制流程图,但是从一到一百的序号还要标明的。 而且这里面还涉及寻常百姓家里人过喜事该用什么样的礼法,高一级小吏喜事用什么样的理法,在往上甚至八品官和九品官之间都差距很多。 接着还有伯爵和侯爵之间的礼法区别,侯爵与王爵之间的礼法差别。 总之,要论附加题当中哪一样字数最多,那必然是礼部的附加题。 还有刑部。 关于刑部的科考试题,大多数都是给一个案例,让你写出要用到的刑法内容,根据相应的刑罚内容让自己做出判决。 当然也会给出干扰项,让你判断一下,这样判到底对不对。 这或许是最早的判断题了吧! 孟海又翻过了兵部的附加题,都是和打仗有关的,都是一些排兵布阵的实战类型的题,当然,默写兵书也是必不可少的,只不过只是默写其中的几段。 孟海记忆碎片里面又记起了一件事。 由于兵部是武宗年代最重要的一个部门,即使到了现在,兵部也是六部当中排名第一的,所以兵部有一项特招权。 在科举考试结束的后一天,在兵部衙里有一场武举考试,也就是比武。 这是当年武宗皇帝专门用来招纳那些大字不识一个,但是却武艺非凡的勇士,一直到了现在,这个传统仍然保持着。 虽然自从武宗皇帝离世之后,武举考试的人数越来越少,但是每年还都有几百人去应试,能够通过考核的在二十人左右。 这一切全由兵部负责。 孟海想到这里,目光又看向了吏部的附加题试卷。 上面都是各种程序,各种流程的书写。 虽然没有礼部那么繁琐,但是仍然是给一行问题,却要给出十行回答的那种。 孟海心中渐渐地已经有了估算。 结合这段时间以来他的所见所闻,对于大秦的六部也有了排名。 第一兵部,这是当之无愧的。 第二户部,毕竟钱粮的用度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刑部,尤其这段时间天历皇帝又逐渐重视起了刑部。 第四礼部,原本礼部是垫脚的,这两年名次有所提升。 第五吏部,这个部门虽然掌握着人员的调动,但是中间的程序太多,最重要的是要得到两位丞相,包括皇帝的批准才行。尤其在左丞相与右丞相之间的博弈当中,每一个官员的调动,那都是非常艰难的。 最后工部,工部毕竟属于一个建造类型的部门。无论是上一任的武宗皇帝,还是这一任的天历皇帝,都是一个崇尚节俭的人,已经将近五十余年,整个大秦国内都没有大规模的建造任务。 每年除了一些小打小闹的建筑任务以外,工部每天的任务也就是去四方考察,看看哪地方需要修建哪地方的河道受阻,需要重新开拓 孟海心中对于大秦六部默默地排名着,手指却仍然翻动着面前的试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