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夫子_第189章 结束科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9章 结束科考 (第3/4页)

又看了看右边的贺贤,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然后他就打开了第二首诗,这第二首需要考生们赏析的诗,同样也是出自他这位孟才子之手。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这首是侠客行。

    孟海记得这首诗在诗会之前,他是送给了玉如心的,为了表示玉夫子帮他作画的谢礼。

    皇帝既然能找到这首诗,那也不奇怪,毕竟他是皇帝。

    只不过前两首诗都是出自于他之手

    孟海怀着忐忑的心翻到了第三首诗,索性的是这第三首诗是一个他从未见过的陌生的诗。

    这同样也是一首长诗。

    诗人叫做常白客,应该是在秦国以前的一位诗人。

    孟海既然没有听过,自然也没有想要了解他的欲望。

    最后,他就将试卷翻到了后面。

    后面三首诗是需要考生自行创作。

    地一道题是要写月景。

    第二道题是要写思念。

    第三道题是要写战场杀敌。

    给出的考题题目虽然简单,而且也并没有诗或者词的限制,甚至如果本是写赋也可以。

    对于字数方面也没有严格的要求。

    但是越是这样,越能拉开考生双方之间的分数距离。

    最宽松的限制才是最严格的限制。

    孟海看完要考察的这三道题后,又开始了划水日常。

    只不过想着目前这已经是最后一场科考了,等到考完以后他就能回去了,不用再带到礼部贡院这地方了,想想他就眉开眼笑。

    直到日头偏西,不少考生陆陆续续的交卷离开考场,直到钟声敲响之后,今年的大秦科考算是正式结束。

    除了第一天遇到了火烧,文礼楼的事情以外,这几天的科考都相当的太平,你没有遇到特殊的事情。

    最后帮着礼部官吏整理完卷子,看着礼部官员推着装载着卷子的小推车驶向远处,他立刻就给主考官国师于文墨打报告,表示自己现在要回去。

    科考都已经结束了,除了对三个主考官有着改试卷的严格要求以外,三个副考官和礼部寻常的官例子则是彻底的放假了。

    在于文墨点头之后,孟海散花似的跑走了。

    当然,作为副考官的刑部郎中,马高义与礼部郎中贺显还是继续呆在礼部贡院帮忙,朝廷上对于副考官没有严格的要求,但是大秦这几十年以来都是副考官帮着主考官一起处理卷子的。

    也就是跳出了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孟海,打破了这个规矩。

    孟海在这些人眼里,仅仅只是一个十八岁左右的晚辈,所以也不怎么怪罪于他。

    孟海跑走了,赵宣这熊孩子自然也跑走了。

    这两人风风火火的离开了南城,直奔东城而去。

    压抑的监考过后,自然是要放松的。

    当然,赵宣毕竟是太子。

    所以在他的身后,站着两个穿着便服的巡御司官吏,一个是曹胜培,一个是韩安业。

    这两个人因为天下赌场的案子有功,这两个百户除了得到一大笔奖赏以外,年级较长一些的曹尚培更是被提拔到了副千户。

    如果韩安业这两年的加把劲努力干,到时候或许也能直接被提拔到副千户。

    除了这两人以外,孟海因已经打了招呼,让大牛和张顶两个人守在礼部贡院的大门外,于是在他监考完成之后,出门就看见了两个大块头,站在高处等着他。

    孟海,赵宣,曹尚培,韩安业,大牛,张顶,一行六人直奔东城而去。

    孟海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呆在秦国京城也已经有了好几个月。

    他的第一站就是北城,之后转战到西城,再到南城,这东城还是第一回来。

    在踏入到东城向前走一段路之后,可以明显的感觉到东城的繁华。

    与西城的繁华不同,西城的繁华,大多数都停留于人多,各种小贩小商林立于此,最热闹的时候,大路上更是人流拥挤不动。

    而东城的繁华,大多数集中在各种各样高大的建筑物上,这里随处都能见到二层的小阁楼,再往前走一段路,甚至能看见不少的三层高楼。

    三层高楼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极高的楼层了,由于四层高楼这个寓意不好,所以这个时代的楼要么是三层,要么是五层,很少看见盖到四层的大楼。

    相较于西城来来往往的人群,身上穿着的都是普通衣着,这东城倒是出现了不少纨绔公子哥,甚至还有不少商人名流,他们身上穿金戴玉,在东城一走一过,那就是一条靓丽的风景线。

    孟海和赵宣两人在前头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