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夫子_第201章 皇帝到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01章 皇帝到访 (第2/3页)

后,跟着山狗胖厨这些人,一路来到了瀚海学堂的大门口。

    等到孟远升来到大门口,一眼就看见了站在门口的一位中年男子。

    中年男子面相威严,他身上穿着明黄色的衣衫,是用上好的绸缎布子做的,脚下蹬着一双看上去平平无奇,但是却秀着金色丝纹的靴子。

    此人正是皇帝赵琦缘。

    在皇帝的身边站着,一副没睡醒又被揍起来模样的熊孩子赵宣,熊孩子站在那里,双眼半眯未眯,一副睡眼惺忪,随时都有可能倒下去的模样。

    在皇帝和太子的身后,站着身穿赤云服的廖言,在他的身后站着十余位身穿便装的巡御司官吏,这些饶腰间统一配着黑煞刀。

    可以想象,此时瀚海学堂周围的大街巷,那自然是布满了巡御司官吏,他们虽穿着便服隐匿在四周,并没有造成恐慌,但是整个瀚海学堂周围的人流量一下子多了起来,甚至距离瀚海学堂较近的一些区域都已经临时被清场了。

    孟远生在距离皇帝赵琦缘还有十几步的时候双腿一软,直接跪了下去,双腿落在地面,发出了沉闷的声响。

    “草民孟远生,拜见皇帝陛下!”

    “民妇赵氏,拜见皇帝陛下!”

    宁带头,与瀚海学堂的诸多侍卫也同时跪了下来。

    赵琦缘随意地抬了抬手:“都免礼吧!”

    孟远生在老腿的搀扶下,软着腿站了起来。

    赵芳秀也是在宁的搀扶之下,这才晃晃悠悠地站起身来。

    赵琦缘跨步踏入了瀚海学堂,威严的脸上带着职业化的笑容:“朕不请自来,孟夫子和孟夫人可勿怪!”

    孟远生赶紧弓腰道:“哪里哪里,不敢不敢!”

    也就在此时,赵宣探头探脑地望了一圈问道:“老孟呢?”

    熊孩子这一句话出口感觉到了身旁的父亲身上散发着杀意,他赶紧改口道。

    “孟夫子此时何在?我与父王今日过来是拜访孟父子的,他破获下赌场之案有功,之前宁王叛乱也有他的功劳,他还是我的老师。于情于理,我与我父王都应该向孟夫子致谢。”

    孟远生心中那是翻起了惊涛骇浪。

    赵宣是太子殿下,在孟海上次回到瀚海学堂的时候就已经过了。

    孟远生想起了自己之前如何对待赵宣,又想起了自家儿子,那可是多次把太子踢下床,当时他担心的陈晓,陈晓没睡着觉。

    但是现在看来……

    孟远生来不及想太多,赶紧躬身行礼:“回陛下,犬子此时正在学堂教授孩子们课业,草民这就将犬子招来。”

    孟远生刚想去叫孟海,赵琦缘摆了摆手。

    “朕已经听到了那边的读书声,我们去看看吧,我还真想不到那滑头教书到底是个什么模样呢?”

    赵琦缘侧目看向了自己的儿子赵宣。

    赵宣仍然一副没精打采的模样,但是在他父亲那凌厉的目光望来之时,他立刻把腰板挺得笔直,那站姿即使军训的教官看了都要竖个大拇指。

    赵琦缘缓步走到了学堂旁边的窗户下。

    此时的窗户上已经涂上了一层窗纸。

    窗纸只有像瀚海学堂,或者像京城这种生活在子脚下的富户人家,才能用得起,偏远一些的百姓那是直接用木条做的窗户,木条钉成一个窗板,虽打开关闭麻烦许多,但是现在不用费钱,自己在山上捡几块粗木头,家中的男丁就能够制作。

    或者用破布料制作窗户。

    窗户纸也只有在京城这等繁华之地才能够用得起,虽也只是寻常人家用窗纸,但是京城与周边各大军运线之间的经济差距,这就体现了出来。

    赵琦缘走到了窗户边,他顺着敞开一条缝的窗户,望向了学堂当郑

    学堂之中,坐着一群平均年龄在九岁上下的孩童,他们绝大多数衣着都极为朴素,有些孩童甚至在秋日只穿了一件单衣。

    学堂要比京城大多数学堂的环境差上许多,不过这也难怪,瀚海学堂毕竟只是一个学堂,最多只能容纳四十多多人,我和玉如心的回暖堂,动辄就有能坐下五十多人,还绰绰有余的房间有所不同。

    而且玉如心的回暖堂,还不仅只有一间教室,一个回暖堂至少能够容纳五百余号学子。

    赵琦缘站在窗户边。

    恰巧这个时候,孟海刚刚将三本书外加一份字帖发放下去。

    孟海手中托着字帖,道:“这个东西叫做字帖,上面这一张透明的纸叫做临摹纸,下面这张纸是范文。你们要像这样把临摹纸铺平,透过临摹纸就能够看见下面范文的内容。你们要做的就是拿毛笔一笔一画地,将这范文给临摹下来……”

    孟海一边着,一边拿着毛笔在临摹纸上写了一个“弟”字。

    下面的孩童们一个个好奇地拿着笔不断地翻动着字帖,似乎想要看看这又是个什么神奇的玩意。

    孟海又继续道。

    “你们在临摹之前可以看看左上角,这里有每个字书写时候要注意的笔画,写字时候的顺序,包括还有对这个字的注解。大家可以先试试!”

    孟海一边着,一边又做了几个示范,用毛笔在字帖上描摹了一页,接着分发下去,给众多学生传阅。

    一个身着单衣却只有八岁大的孩童举手道:“孟夫子,今发的新书,要三钱吗?”

    这是字面意思。

    三文钱,又可称三钱。

    瀚海学堂大多数的书本收费标准,大多数都是一次三钱,所以这八岁大的孩童直接问起了这收费标准。

    孟海呵呵一笑:“你们既然是前班的学生,书本费自然免了,这些东西就当我送给你们的见面礼。因为你们玉夫子不在,所以我暂时给你们代课一段时间,他不在的,这段时间你们把我发给你们三个课本和字帖上的东西学会就成,全当我送给你们的见面礼。”

    下面的学生听到这话,齐声道:“多谢孟夫子!”

    在孟海的示意之下,全班的学生开始研究起了字帖。

    学堂里的孩子毕竟年纪,有好些地方都不懂,比如这字帖为什么要放一张临摹纸,如果临摹纸写烂了怎么办,如果临摹错了怎么办……

    孟海面对这些问题,全是和颜悦色的解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