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6章 筹集军费 (第2/3页)
脚赞成皇帝的这一做法。 朝堂上议论得很凶,左丞相和右丞相起初的时候也没有发言,是等到这两位丞相真正发言的时候,几乎代表着皇帝外加所有朝臣的意思。 他们的意思那就是,皇帝的意思就是我的意思。 于是下朝之后六部都动了起来。 步步开始统计秦国范围内各个郡县的青壮年,并且开始统计者所用到的钱粮资产。 工部开始建造军队所用的军器。 吏部也开始甄选将领。 兵部更是开始流遣军队。 礼部开始了各种文书的撰写。 也就刑部在这方面闲一些,是人就分出人手,帮助其他部门。 孟海当时在听马高义与贺显谈论这件事的时候,就开始琢磨着皇帝的意思。 皇帝并没有透露西满部落和周国可能达成联媚事情,但是这件事应该瞒不过左丞相与右丞相,皇帝或许都已经与这两位丞相过了,也在今日朝堂之上,这两位丞相才能够力挺皇帝。 皇帝并没有透露周国与西蛮部落有联盟,也是在他意料之内,毕竟现在西门部落和周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发动进攻,至于他们什么时候发动进攻也未知。 再加上声东击西和围魏救赵这两个阶层,目前还是不透露周国与西蛮部落联盟为好。 孟海记得昨过要帮皇帝凑集一笔军费,毕竟以现在国库的实力还真的没有办法筹集足够的军费。 征讨西蛮部落,可是动用了大量的钱粮。 孟海你便思索着这一堆又一堆的事,就随手将刚刚画的火柴人大战字母怪的纸揉成了个团,将纸团放在一边之后,他开始写起了筹备军费的具体流程。 具体该怎么做? 孟海想了许久就开始在面前的宣纸上写写画画。 由于保英殿是一处极为严肃的场所,所以在此处是禁止吃喝的。 孟海一个时辰之内,一口水也没喝,一口吃的也没吃,深深地写废了十几张大宣纸,他将最后三张完成品折了折,塞进自己的怀里,一抬头就对上了皇帝,那充满着威严的眼神。 他感觉皇帝是在看他,他没有证据。 到一个时辰过后,一声铜锣响过,三位主考官和皇帝并没有动,孟海和另外两个副考官则是开始收起了卷子。 将所有收好的卷子全部放在了国师于文墨的面前,所有的考生又是对皇帝行了大礼之后依次离去。 三位主考官和皇帝留在大殿之内批阅试卷,孟海和三位副考官按照规矩护送着一百二十一个考生离开皇宫。 孟海走在最前面,另外两人走在队伍的左右两边。 遇到来往的官员或者太监时,这些考生根据不同的场所做出了不同的回应,至少并没有发生太过逾矩的行为。 从这些进士全部送出了皇宫,孟海与马高义和贺显打了个招呼之后,坐在轿子上,在数百个侍卫的簇拥之下,赶到了西城。 孟海刻意地留意了一下,他这一路从皇宫赶到西城的告示栏前都围满了人,在高手栏上都写着征调壮丁,派遣军队前往北边的公告。 孟海心中盘算着事,不知不觉间就来到了西城。 他先去了趟医馆。 此时的医馆人流量爆满。 孟海偷偷摸摸地进入医馆与杨玥儿打个招呼之后,就直奔海宣书铺。 他在书库里面找到了女诸葛。 半个时辰之后。 海宣司从仓库里面搬出来了几个大箱子,在箱子里面装着的,是一个又一个拳头般大的银锭子。 每个银锭子至少也有五十两之重。 海宣仓储还出了一箱又一箱金光闪闪的银锭子,那是吸引了不少饶目光。 但是碍于这些装着银子的箱子,旁边有许多带刀侍卫保护,不少人也只敢看一看箱子里的银锭子,要伸手去拿,除非是嫌自己的命太长了。 就在不少人好奇突然搬出这几箱银锭子是要做什么的时候,海宣司忽然来了十几个御史台和督察院,包括户部的官员。 有人在海宣仓储门前掷起了个大桌子。 紧接着就是厚厚的几大沓账本放在了桌子上,御史台和都察院的人开始翻起了账本,户部的官员也开始核验起了每一笔银钱的出入。 就在不少人对此感到好奇的时候,陈大年挺着一肚子的肥rou,大摇大摆地走到了正在核算钱粮的三方人马之前,他面向的是那些看热闹的百姓。 西城的人对于陈大年都已经极为熟悉了,所以当他们见到陈大年走来的时候,都热情地打起了招呼,尤其还有不少人亲切地喊着“陈大掌柜”,“陈东家”,“陈老弟”之类的字样。 不得不承认,陈大年在西城的呼声要比孟海高上许多,整个西城的人或许听过孟海这个名字,但要是真人站在他们面前,恐怕没多少人能够认出来 而陈大年则不然。 陈大年这一身肥rou实在是太过于招人眼球,不少人或许不太能够叫出陈大年的名字,只看到它的体形和面容就立刻知道它是海宣司的东家。 呃…… 东家和掌柜是寻常百姓对商饶叫法,而海宣司则是一个政府部门,但是这丝毫不妨碍寻常人对陈大年热情地呼喊着,东家和掌柜。 陈大年举着一个自制的喇叭,他冲着远处的众人喊了一声。 “大家都散了吧,这些钱不是发给大家的,等到海宣商城竣工之后,我这边会有大福利给到大家,但是今这笔钱与大家并没有关系,大家赶紧忙手头上的事吧,不要在我这浪费时间了。” “陈大伯,你我都姓陈,记得前几你你儿媳妇生了个大胖子,现在就不要在这里看热闹了。拿了个袋子,是来买盐的吧?买了之后就赶紧回去吧。” “还有张大婶,大婶,你提着篮子是来买材吗?赶紧回去吧,这边没有热闹瞧!” 陈大年举着自制的大喇叭喊了一遍又一遍,但是周围的人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不少好事的人甚至大嗓门地喊道。 “陈大掌柜,这些钱不是给我们的,是你们海宣司又要搞什么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