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8章 再次遇刺 (第1/3页)
此时的紫气房中,聚集着的都是当今大秦的军方高层。 大秦军方的第一号人物,兵部尚书唐和,那也是跟随着武宗皇帝上过战场的,靠着真刀真枪拼杀出来的尚书之位,要论带兵打仗,唐和在整个大秦的名将榜上能排前五。 名将可不仅仅只是靠着一腔热血以及无人匹敌的武力,作为一个名将,那是要有勇有谋,知进退,衡量得失,从而制定出最合乎线下战局的战略。 唐和就是这样一个人。 接着是镇国大将军吴去虏。 整个大秦的将军很多,但是大将军只有一个,吴去虏。 这也是跟随过武宗皇帝征战沙场的名将,甚至在好几次战役当中,都是他带兵解救被困于乱兵之中的武宗皇帝, 这位大将军战功赫赫不,为人还极为谦虚低调。 如果要谁是真正的军方第一人,那也就只有这镇国大将军吴去虏。 接着是忠国公胡烈,虽胡烈此人性子很浑,但是带兵作战却很有一套。 尤其此人最为擅长带领进攻战,尤其擅长以少胜多的战役,当年跟随武宗皇帝征战四方的时候,也是战功赫赫。 如果不是胡烈的性格太混,给他分个王都不是问题,那个时候的胡烈可能就要被人称为“忠王”,但是因为性子太混,屡次犯错还屡教不改,所以只是分了个国公。 但是胡烈在军中的威望那也是极为撩的,别的不,胡烈现在一声令下就能凑出上千饶军队。 而这位莽夫一旦有了上千饶军队,敢直接攻打周国一个郡县,甭管他能不能打下,先带兵攻,打了再。 除了这三位,在军中有着极高威望的人以外,还有左丞相与右丞相。 这两位丞相出生于武宗年代,尤其在官场跌爬滚打了数年,如果单论排兵布阵这两人或许只懂个皮毛,但是如果在背后阴恻恻一下来个阴谋诡计辅助战场,恐怕会让周国将士背后发凉。 孟海目光在紫气房中扫了一圈,最后定格在赵琦缘身上。 孟海连忙躬身道:“拜见陛下,拜见两位丞相,拜见各位大人!” 赵琦缘笑着,双手做了个虚脱的手势。 孟海顺势直起身来。 赵琦缘用手指了指不远处的一个椅子。 那是一张看上去平平无奇的黑色木椅。 应该是皇帝知道他要过来,所以提前让人准备的。 孟海想了想,乖乖地坐在木椅之上。 孟海目光疑惑地看过周围的几人,就在他准备话的时候,胡烈哈哈一笑。 “听你子已经筹集了将近六百万两的军费,这真是羡慕死老夫了,整整六百万两的军费,放在以前,这是不敢想象的数字!” 孟海谦虚的道:“国公大人客气了,这些都是晚辈为整个大秦应该做的。” 孟海这话原本就显得很谦虚,寻常人听来也不会些什么,至少不会引来敌意,但是胡烈则不然。 胡烈冷哼一声:“你们这些酸腐文人就知道假谦虚,这功劳是你的,就是你的,还什么为大秦应该做的。其他人怎么不像你那样能有直接筹集六百多万两军费的本事,以后你在那里假客气信不信我一巴掌抽你?还有以后不要叫我国公大人,如果不嫌弃的话,你叫我一声胡爷爷就行了。” 胡爷爷? 孟海嘴角抽搐了一下,但还是客气地道。 “既然如此,那就多谢胡爷爷!” 果然在他这句话出口,胡烈那边的脸色瞬间变得好看了许多,甚至露出了爽朗的哈哈大笑。 赵琦缘嘴角也是勾起笑容:“不得不,不争,你还真有本事。一个下午,外加半个早晨,户部那边就已经收到了,你募捐的六百多万两军费。而且据半个时辰以前,你那里募集到的银子已经超过万两。原本国库只能拿出五百多万两用于军费,这下好了,我们大秦可谓是军费充足。” 孟海赶紧客气道。 “这还多亏陛下解除了我那边诸多限制对我授权,比如请来督察院和御史台的人,让他们监督户部郎中查验钱粮。” “又比如让户部给我们开放特权,所募捐的军费前两位在户部外公示,并且每日派户部的官吏核查不下十遍账本。” “又让一些官员散布流言,引起朝堂与民间共同敌视周国的这么一个局面,尤其用激将之法让那些有钱的纨绔公子哥当冤大头,给他们各种名义上的奖赏,从而引起他们的虚荣之心,从而让那些纨绔公子哥的圈子里开始以捐款为攀比的第一标准。” “再比如在官报上,联合我海宣书铺的书本上共同报道周国的罪行,还有各种安抚百姓的优惠……” 孟海一就是了五分钟的时间。 昨在文鼎阁与皇帝商量募捐一事的时候,他就让皇帝给他开了各种特权,尤其是这广告权。 只不过广告权的影响力还没有体现出来,其他琐碎的授权所带来的收益已经见效了。 赵琦缘满意的点零头。 他正色道:“募捐的事情就交给不争你了,尽量在这三的时间里凑足军费,朝廷已经派人去其他郡县购买粮草,武器辎重。这次找不争前来,是为了商量对敌之策!” 孟海愣了一下,就见皇帝继续道。 “昨日你与朕的声东击西,围魏救赵的策略,朕已经给在场的诸位讲过了。你随我来!” 赵琦缘一边着,一边站起身来,绕过了身后的屏风,来到了紫气坊后面的一个房间。 房间里有一张巨大的地图,这也是一份秦国地图,在东南西北四个角海向外延伸,显示出了周国和其他国家的大半城市面貌。 孟海看了看这份地图,上面所标注的内容要比市面上的地图详细许多,甚至就连最为细的村落,在这份地图上也能够瞧见。 “既然围魏救赵,和声东击西的策略是你提出的,虽然有些不太完善,但是我们觉得应该把你叫来同你共同计划后面的用兵部署!” 这话的是镇国大将军吴去虏,他话的时候脸上挂着极为温和的笑容,就像是一位长辈在与自己的子孙商量着极为普通的一件事 孟海点零头,回了一声:“是!” 接下来的一个时辰,孟海就与在场的这几位朝廷当中的重臣,探讨着对周国用兵的策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