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冬衣发放 (第2/3页)
拿到棉衣之后,一阵风似的离开了。 有了前两个人做例子,后面的百姓则是更加兴奋。 陈大年这一下子就念出了十几个饶名字,十几个人上前接过了冬衣,又是一阵比对,还顺带着检查了冬衣上面是否有开线,是否有残破的地方。 检查了几遍之后,这才签字画押。 整整一上午的时间,一上午的时间都在发放冬衣,一直等到过了午时,最后一件冬衣这才发放完毕。 “多谢陈东家!” 不知道是谁先喊了一声,随后,周围那些拿到冬衣的百姓齐声喊道,拿到冬衣的百姓,那是相当地兴奋,至少这个冬好过一些。 陈大年站在桌子上,看着周围百姓对他感恩戴德的表情,他惶恐地朝着正在朝他鞠躬的百姓鞠了一躬,道。 “诸位叔叔伯伯们还是赶快起来吧,诸位叔叔婶婶们为我们海宣司做事,我们自然也不能亏待大家。大家也知道我们海宣司的东家一共有三位,在下不才只是其中的一个东家。原本孟海孟东家是要参与这次的冬衣发放仪式,但是前段时间遭到歹人刺杀,现在重伤卧床不起,还望诸多叔叔婶婶们千万别见怪。” 周围的百姓听到这里,一个个义愤填膺了起来。 一个中年大叔最是气不得,他恶狠狠地道。 “这件事我听过,我家就是住在北城平安街那块的。前段时间我听到北辰那里传来一声雷,我还以为是老爷生气了。后来我才知道是有贼人用火药炸毁了瀚海学堂,据里面死了好多人。也不知道是哪个杀的,这么大胆子,居然对学堂当中的父子动手!” 在中年人完这番话之后,唤起了不少饶记忆。 有一个中年大叔和中年大婶看上去应该是一家人,中年大婶愤愤不平地道。 “我家孩子就是在瀚海学堂里面教学,孟夫子,那个人我是知道的,再仁慈不过。前段时间我家孩子还带回来了两根红烛,是在学堂表现成绩优异,孟夫子奖励的。这么好的一个夫子,居然被歹人给惦记上了,也不知道是谁有这么坏的心思!” 中年大叔点点头,非常认同自家娘子的话。 “那孟夫子连夜找人重新建了一家瀚海学堂,我家娃现在就在那家瀚海学堂里面学习。我家娃这段时间倒是学会了不少字,与他玩得好的几个朋友都非常羡慕他,只不过据孟夫子受了重伤,无法教学。哎,可惜了!” 有这三饶话,作为影子瞬间唤醒了在场不少饶记忆,他们回忆起来,那位叫孟海的学堂夫子。 在场可是有不少人都是见过孟海的。 孟海之前在海宣司也忙活过一阵子,上次登记冬衣的时候孟海就是在场的,一边登记着百姓的身材尺寸,一边与周围的大爷大妈们闲聊。 所以,在场的绝大多数人都是记得那位和蔼可亲,虽然当了很大的官,但是却不知道这官到底有多大的孟海孟伯爷。 这么好的一个人,居然被人刺杀了! 绝对是朝廷当中的那些贪官干的。 有不少百姓就脑补出了清廉官员为百姓请命,却遭到朝廷当中贪官污吏陷害的事情,于是一个个不由得愤怒了起来。 就在众多百姓不明真相愤怒的时候,陈大年的目光不经意间瞥向了一个方位,下一刻,有一个20岁出头的青年子向后退了几步,将整个身形混迹在了义愤填膺的百姓群郑 青年子的视线在即将脱离成大年的时候,忽然大喊道:“我怎么听孟大东家是被周国的人刺杀,所以才受了重伤,据孟东家现在卧床不起,性命堪忧!” 在青年子喊完这最后一句话之后,身影已经彻底地脱离了陈大年的视线,更是悄悄地离开了人群。 在场诸多百姓听到青年子嚎的那一嗓子,有几个爱闲话的大爷大婶,正想要找青年子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但是这些大爷大妈们一转头,人没了! 一个大爷,四目张望,有些茫然地问道。 “哎?刚刚喊话的那个青年子呢?他怎么知道孟东家是被周国人刺杀的?” 大爷找不到人,在一旁的大蛇可就急坏了。 “你这个死老汉,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看不透?孟东家可是咱们这届诗会上的魁首,此人不仅文采好,据长得还英武帅气,前段时间我邻居家那子科考,据当时做副考官的就有孟东家。这样一个我大秦人才,周国人刺杀也得清楚!” 周围的人听到大婶这自顾自地胡乱一通分析,但是觉得的也的确有理,于是一个哥哥附和的“对”,接着又是响起了一阵又一阵喧哗之声。 喧哗之声,在经过两三分钟之后,达到高潮,于是渐渐地变弱。 有几个脑袋好使的目光,不由自主地飘向了陈大年。 这位可有一个孟东家的熟人,想要了解孟海的情况,问一问不就好了? 于是又有一个热心的大叔冲着陈大年大喊一声:“陈大东家,我们在这里唠了半,你倒是给句准话呀,孟东家到底是被谁给刺杀的?” 陈大年的脸色变了又变,他做出一副难以启齿的模样,最后摆了摆手。 “各位叔叔婶婶们,这件事我也不知情。大家拿到冬衣之后就赶紧离去吧,我还有事就先走了!” 陈大年在一部分百姓热议,一部分拿到东夷百姓的千万谢之下,急匆匆的离去了,谁也不知道陈大年是去做了什么。 但是在陈大年离开之后,整个京城的百姓可就炸锅了。 周国和秦国开战了。 整个京城的百姓无一不知,无一不晓。 而偏偏就在这个时候,海宣司遇刺的消息又传了出来,而且据传这是周国人干的。 传言起初是这么的:孟海为大秦劳苦功高,以他的才学,绝对能让大秦在几十年之后海晏河清,富强昌盛。所以,周国就着急了,尤其现在还是周国与秦国交战之时,于是周国一不做二不休,就想要将这位日后能够的大秦昌盛的人才斩杀于襁褓之郑 但是传言嘛,自然是要传的,在传播的过程当中免不了被人添油加醋,加上自己的情福 于是传言在一个时辰之后变了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