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91章 何家村 (第1/3页)
第二日清晨。 孟海进入安阳郡。 孟海现在虽然是四品侯爵,但是却惊动了安阳郡的郡主亲自接待。 大秦的郡守,大多数都是正三品的官职。 只不过这些正三品的郡守确实有些水分的。 即使郡守官职正三品,但那也是地方官。 即使地方官的官职再大,也不如京城来的京官实在。 所以孟海即使只有四品的侯爵之位,但是他毕竟是来自京城,尤其还是受到皇帝重视的年轻俊杰。 所以即使郡守是正三品的官职,在见到孟海的时候,也要摆出一副迎合的神情。 尤其孟海这一回,并不是一个人来的。 孟海身旁带着的每一个人都是国公侯爵家的子弟。 这么浩浩荡荡的一群人进入安阳郡,安阳郡的郡守如果不热心招待,那他这些年的郡守还真的是白当了。 安阳郡的郡守名为齐金竹。 齐金竹正像他的名字那样,身上穿着一件淡绿色的长衫,但是长衫上用金线绣着许多的金丝。 安阳郡郡守其金主是个三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体形较为瘦削,但是腰背挺得很直,尤其整个饶身上给人一种读书人所独有的风骨之福 孟海在安阳郡的北城外,见到了齐金竹。 两个人在客气了一番之后,齐金竹将孟海带入了安阳郡郑 昨日,孟海与周围的学生商议进入安阳郡的一些细节。 诸多学生们表示,细节什么都不重要,进入安阳郡,一定要进得轰轰烈烈。 所以。 在浩浩荡荡十余辆马车驶入安阳郡的时候,每一辆马车的上方都挂着一条彩带,彩带上写的有字。 “手持锦袍覆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当筵意气凌九霄,星离雨散不终朝,分飞楚关山水遥……”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日月纷纷车走坂,少年意气何由挽。”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进入安阳郡的势力几驾马车上,都挂着彩带。 彩带飘飘上面或诗或句,在风中不断地摇摆着。 安阳郡即将来个侯爷。 来到安阳郡的侯爷是大秦的才子。 来到安阳郡的才子连18岁都不到。 早在孟海来到安阳郡之前,整个安阳郡对于孟海的名字,那是如雷贯耳。 所有人都在猜测着梦海该如何进入安阳君,如何进入这大秦文风最盛的地方。 结果孟海蜇刚刚进入安阳郡,车马上飘动的彩带就令得周围的文人书生侧目观望。 有些是诗句,有些是整首的诗。 加上微风吹动吹的彩带,摇摇晃晃。 摇摇晃晃,让不少文人书生看不清彩带上具体写了哪些诗,这就不得不让这些文人书生跟着马车一边走一边看。 安阳郡的北城内本身就因为有个侯爷到后来而聚满了人,现在又因为马车上这一条条彩带上的文字,让不少人跟着马车一点点的朝着言宣县驶去 如果仅仅只是这样,也无法体现出孟海这位才子的名头。 是在马车之中就开始有人向外抛洒孟海之前写过的诗。 最出名的正是那首“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这首诗是孟海在宁王叛乱那个案子的时候所写,也是孟海的第一首诗,相较于后面那些凤求凰,鹊桥仙…… 不少人还是愿意拿前者来话。 接着就是孟海在诗会上的那几首诗,包括作为生日礼物送给薛糖芯的“诗经”当中的几首诗。 这个时候已经全部被搬了出来。 这些是全部都是卓洛,这些弟子昨日连夜抄写出来的。 一张张写满白纸的诗句从马车当中被抛洒了出来,相当地壮观…… 马车从安阳郡的北门进入,穿过了一个个县,最终停在了言宣县前。 言宣县,这是整个安阳郡最大的一座县城,人口过万。 大秦的县令是正七品官。 孟海马车抵达言宣县的时候,县令带着一大群人已经在城门前等候。 言宣县的县令也是一个将近四十岁的中年人,身上穿着白色的云袍,在县令身后的众多县市的杂役倒是穿着官服,这一幕倒是把县令衬托得极为脱俗。 郡守齐金竹与县令以及孟海在言宣县外闲叙片刻之后,齐金竹带着人走了。 早已在县城门口等候多时的县令,又带着孟海进了县城。 整个县城已经是锣鼓喧,鞭炮齐鸣,红毯铺路。 马车缓缓的在拥窄的街巷走过,一路驶向孟海的县侯府。 孟海在言宣县也是有自己的府邸的,早在他被册封为县侯之时,已经有工部的冉言宣县实地考察,并且搭建县侯府。 孟海的献侯府是一个七进的大院子,比他在京城的府邸都要大,而且大了不止一倍…… 孟海在一干县令的陪同之下,踏入到了县侯府。 与他随行的众多学生子弟也是纷纷跳下了马车。 县令又带着一群人朝着太子殿下跪拜。 太子殿下这一回随言宣侯一起来到安阳郡已经不是秘密了,只不过之前太子殿下一直都在马车上,为了不引起过分的关注,所以郡守其金竹并没有行大礼,只是躬身下拜。 但是现在太子殿下踏出马车,该有的礼节这些县令可不敢马虎。 在行此大拜之后,孟海挥了挥手,县令带着一干热尽数退去。 整个院落就只剩下了孟海这次的随行人员。 少了县令郡守等饶束缚,氛围一下子就轻松愉悦了起来。 七进的大院子,住下数百口人都不在话下。 整个县侯府中,一应物品已经悉数准备妥当。 甚至在县侯府里还有几百个家丁仆从已经在门口等候,这些都是郡守与当地县令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