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7章 学堂发展 (第2/3页)
午的第一堂课。 孟海来到学堂的时候,申公才巧合在巡视这三所学堂的教学状况,他像个教导主任一般双手背在身后,随着学堂当中的三间教室一圈圈地溜达。 今天下午似乎没有体育课,所以学堂当中的学育场显得相当凄凉。 孟海找到了申公才。 申公才见到孟海的时候,几乎是小跑过来的。 孟海笑着打了个招呼。 “四公子在这里待的如何?” 申公才自然听出了这只是一句客套话,他也是笑着点头应道:“不错,这里挺好的……” 申公才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试探性地问道:“对了,孟大人。有一个叫玉如心的夫子,你是否认得?” 孟海听到这个熟悉的称呼,有些诧异地点了点头。 申公才见到孟海点头,他这才长长出了一口气。 “那便好,那便好。” 申公才开始说起了事情的经过。 “昨日傍晚,玉如心玉夫子找上了我们,说是在他的手下,有个叫回暖阁的学堂,想要与我们瀚海学堂联合。玉夫子说认得你,听说孟大人回京之后,一直派人寻找孟大人,但是就是找不到。无奈之下,玉夫子打算今天傍晚放堂之后与陈大年和我们几个教书夫子一同商量这件事,不过既然孟大人今日已经来了,那倒不如等到傍晚与玉夫子一同商议此事?” 孟海听着这番话,几乎没怎么犹豫,就同意了下来。 伴随着瀚海学堂越做越大,肯定需要不少的教书夫子。 在整个大秦,虽然有不少读书人,但是要让他们教书,就有些不对口了。 玉如心的回暖阁虽然也是学堂,但是里面也有不少教书夫子,而且里面有许多夫子都是玉如心的弟子,最终选择留下继续跟玉如心研读教书,所以就一直留在了回暖阁。 如果能让这些人来瀚海学堂教书,倒也能够省去不少搜寻教书夫子的功夫。 而且玉如心教出来的学生弟子,自身的品质应该都不错,毕竟玉如心的收徒门槛也是很高的。 接下来就是如何让玉如心,将他的那些弟子留在瀚海学堂教书。 孟海也就留在了一号瀚海学堂之中。 孟海这几日一直都在调查鸿胪寺的案子,所以瓦灰街的这五所瀚海学堂衍生出的一大堆问题,也需要他解决。 陈大年解决了一部分,但是陈大年是个大忙人,总不可能一直留在瓦灰街。 孟海现在回来了,他自然得要替陈大年分摊压力。 孟海一下午就在五所瀚海学堂当中解决各种问题。 一直到了瀚海学堂下课之时,不少学生蹦蹦跳跳,无忧无虑地离去,一辆马车缓缓地驶到一号瀚海学堂的门口。 从马车之上跳下来一人。 此人身穿一身白色的公子服,他身上的气质格外出尘,夜走一过之间,便能引起不少女子为之疯狂尖叫。 孟海站在一号瀚海学堂的大门口,看着朝他翩翩而来的绝世佳公子玉如心,他露出一个笑容。 玉如心并不是一个人来的,在他的身后,还跟着两人,应该是他的弟子。 在这两个弟子的身上也穿着白色的公子服,只不过这两个弟子穿公子服,却没有玉如心那种翩翩儒雅出尘的感觉,但是这两个弟子仍然是挺胸抬头,一走一过之间掩不住心中的傲气。 孟海冲着玉如心龇出个大白牙。 玉如心在看见孟海的时候也有些错愕,他似乎没有想到,今天居然还能看见这大忙人。 玉如心儒雅地行了个读书人的礼节:“原来是孟公子,真是好久未见!” 孟海回想起自己与玉如心见面的次数,的确是少得可怜。 “的确许久未见,玉夫子先里面请。” 玉如心倒也没有客气,他抬着脚,一步步跨入瀚海学堂之中。 在瀚海学堂里面是有一间会议室的,只不过这间会议室自打建成起,一直都没有用过,今天是这间会议室第一次派上用场。 孟海身后跟着的不仅仅有一号瀚海学堂的夫子,剩下四家瀚海学堂的夫子也都来了,一大群人踏入会议室之中。 会议室中间有个圆桌,容纳数十人并不在话下。 进入会议室之中,按照宾主落座。 玉如心笑着说道:“看来孟公子已经知道了我的来意。” 孟海见宾主落座也就没有客气,开门见山地说道。 “的确,是为了瀚海学堂之事,现在我所开设的这五所瀚海学堂大致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东西齐全,但是伴随着我这些学堂继续发展,师资团队却是个大麻烦。” 玉如心见到孟海这么直白,虽然不太理解孟海所说的“师资团队”,但是也明白孟海所要表达的意思。 他点了点头,笑着应道。 “我这次来找你,就是为了此事。我手底下除了有个回暖阁以外,还有一家如玉阁。回暖阁里面大多数都是我教授的学生,但是如玉阁里面都是我所收下的弟子。” 学生和弟子可不同。 所谓的学生,只要是跟着这个夫子学习,就能够称之为是这个夫子的学生。 但是弟子,那必须是要得到夫子的认可。夫子几乎是倾囊相授,把自己一生所学全部授予对方的才叫弟子。 学生的数量可以有许多,但是弟子的数量却很少。 一个夫子名下可以有数千名学生,但是弟子只有数十人。 所以正如玉如心所说,回暖阁是玉如心教授学生的地方,而如玉阁则是培养弟子的地方。 玉如心想要让自己的弟子来瀚海学堂教书? 孟海有一种高攀的感觉。 玉如心在整个京城当中,那都是风云人物,这么一个人所教出来的弟子,品质自然不会差。 孟海脸上的喜色溢于言表,他说道:“真的吗?” 玉如心含笑点头:“我记得你之前给我说过一个道理,“教学相长”,我手底下的那些弟子,每日每夜都在听我教授道理,但是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