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0章 第二次见面 (第1/2页)
第131章第二次见面 审讯是心理战,又不仅仅是心理战。 尤其是预审环节,百分之九十九的犯罪嫌疑人,抗不过这一节。 但是,并不是所有嫌疑人都有软肋,那么扛过这一节的人,就终归有那么几个。 一般来说,没有犯下死罪的嫌疑人,最容易招供。 既然已经被抓了,坦白从宽争取减刑就是最识时务的做法。 也有的杀人犯犯了事,总觉得自己能圆过去,但实际是,在老经验的预审手下,没几句话就被搞的逻辑不通,前后矛盾。 最难搞的是证据不充分,对方又死不开口的。 比如吴从文。 锁定吴从文是根据陆川在赵东家牛圈水槽边缘采集的指纹,确定了对方身份。 但是这枚指纹虽然采集到了五个点位,却都无法作为确凿的司法证据。 零口供定罪非常有难度。 需要从吴从文的时间、空间轨迹去一点点分析,排查。 肯定需要消耗很多人力物力财力。 可如果吴从文能开口,这一切就简单了。 更何况,吴从文身后肯定还有人,他不开口,怎么查后边的人? 手机通话记录,微信聊天记录,银行转账记录等等,李东林已经安排人去排查了。 但是截至目前,还没有重大进展。 所以,现在的当务之急就让吴从文开口。 可实际情况就是,吴从文被抓后,什么都不说。 为什么要杀王亮妻子等人。 枪是哪里来的。 背后主使是谁等等。 什么问题都不说。 显然,吴从文知道自己身上背着几条人命。 说了,证据确凿,死的早。 不说,警察就要接着查,说不定死的还能晚一点。 这也是很多重刑犯的策略。 很多犯罪事实,绝不会一股脑的交代出来。 而是像挤牙膏似的,今天挤出来一点,明天挤出来一点。 在看守所里待了十几年的死刑犯,不是没有。 为什么不立即执行死刑,是因为他身上的案子一直没交代清楚。 总有挖出萝卜带出泥的事情。 吴从文要求见打伤他的警察,也就是陆川,这也有不少先例。 很多悍匪,在审讯的时候,就指定抓他的人来审讯。 别的人来顽抗到底,什么都不说。 抓他的人来,聊着聊着就什么都交代了。 十分钟后。 陆川到了李东林在一楼的临时办公室。 “李处好。” “坐坐坐。” 看到是陆川进门,李东林满脸堆起笑容,亲切的一批。 李东林的年龄其实不大,加上头发经常打理的一丝不苟,再加上笔挺的警服,用威武帅气大叔来形容,是没有问题的。 但前提是……不能笑。 李东林是那种严肃起来看着满顺眼,笑起来有点渗人的长相。 当然,李东林也不是经常笑,陆川接触李东林也有一两个月时间了。 这还是第二次看对方笑。 第一次就是在陈刚、王亮等人被抓,案件侦破后的庆功宴上。 陆川半个屁股坐在沙发上,腰杆挺的笔直。 “秦队都跟你说了吧?” 在见李东林之前,秦勇已经把审讯吴从文的情况都给陆川交代了。 陆川点点头:“嗯,都已经交代了。” “好,对方提出要见你,就是因为是你抓了他。” 李东林起身亲自给陆川倒上热茶,陆川起身道谢:“也不用紧张。” “我见过不少这样的嫌疑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