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01章 骨龄分析 (第1/2页)
第202章骨龄分析 桥墩的拆除,使用的是免爆拆除,在免爆锤的敲击下,桥墩上的水泥块碎屑有大有小。 钢筋扭曲,缠绕在脆弱的白骨上。 可能因为刚开始的爆破过于激烈,露出来的左手手骨有部分碎裂,并不完整。 陆川已经观察了片刻。 “张老,首先应该把骸骨从水泥桥墩里抠出来,”陆川指了指临近的桥墩:“秦队刚刚汇报的时候说,旁边的水泥墩也有骸骨。” “另一方面,看看能不能先通过骸骨的碎片,做DNA信息采集,确定死者身份。” 陆川有做骸骨鉴定分析的经验,而且得到了张援朝的肯定。 张援朝点点头:“这样,咱们先采集一些骨骼碎片,先做一些技术实验,QZ市的现勘和法医还要辛苦一下,争取最快速度把骸骨清理出来。” 案子比较重要,主要是因为目前发现的骸骨数量比较多。 但是具体的侦办情况,还是要首先看能不能确认骸骨身份。 “残留的衣服碎片也采集一些。” 陆川又提出了一个要求。 案件影响很大,但是和一般案件的侦办有不同。 骸骨的清理,非常耗费时间。 正常的暴力拆除是不可能了,否则的话,清理出来的骨头都得是碎渣。 当然也不可能用锤子一点点敲,那样弄的话,十几天估计都弄不完。 省厅李东林亲自督办,QZ市刑侦支队队长秦辉亲自上场,消防人员帮助,开始一点一点切割桥墩。 QZ市现勘办公室。 骸骨鉴定分析需要专门的仪器,QZ市刑侦支队没有相关仪器,只能送回省厅那边处理。 但是张援朝没有离开,技术性的东西,李长庚他们就能处理,只要把结果发过来,张援朝就能根据结果分析出需要的要素。 陆川负责的是现场采集的死者衣服碎片的勘察工作。 “有血迹!” 这是陆川最大的发现。 衣服在桥墩内至少存在了十五年,因为水泥隔绝氧气,所以并没有氧化,保存的状态比较好。 经过至少十五年的封存,血迹早已经不可能是红色。 但是血迹的存在,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甚至,在很多案发现场仅仅用水冲洗,表面上干净了,没有红色血迹了,但使用一些现勘手段,依然能够比较轻松的发现血迹。 只不过,这样的血迹无法得到DNA等信息。 张援朝作为技术刑警的负责人,总结所有线索。 骸骨的技术鉴定数据还没出来,陆川的发现是唯一发现。 “能不能做血型检测?” “我试试,”陆川的中级现勘技能有这方面的技术储备,处理起来问题不大:“衣服碎片比较小,不一定能提取到足量的表面抗原。” “没事,既然有血迹,等现场那边挖掘更多的碎片,说不定就能采集到。” 技术鉴定不仅仅需要靠仪器,从骸骨的表面,就能分析出很多东西。 解剖台上,摆放的是三只左手骸骨。 “陆川,从这两只左手骸骨上,能看出什么?” 桥墩上裸露的三只左手,手臂部分还在桥墩里,但是左手已经清理出来。 只不过破碎的比较严重,拼凑起来也有一些缺失,还有一部分包裹着水泥碎片。 从五年前开始,张援朝就很少亲自做法医鉴定,而是指导跟着自己学习后辈。 所以,张援朝多是采用问问题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