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三国演义:隋唐的诞生_第五十二章 内政外交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二章 内政外交 (第3/3页)

和仆人现场直播*****。就这样还不过瘾,还喜欢勾引人妻,他还把勾到手的元景献的妻子叫来和弟兄们轮番zuoai。

    就这些还是小场面,祖珽最爱的是一个寡妇王氏,这女人六十多岁了,但祖珽觉得她风韵别致,开口闭口叫她娘子。陈元康经常嘲笑他,他却说:“丈夫一生不负身,不同年龄阶段的女人有不同的味道。”

    祖珽是一个奇人,是才华和庸俗、能力与卑劣的集合体,后面还有重头戏,暂且不提。

    送走了兰陵公主,16岁的元善见也仿佛成长了不少,想到前辈元宝炬的爱情悲剧,他明白了许多道理。元善见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要主动迎娶高欢的女儿,以加固自己的地位。

    元善见要娶的是高欢的次女太原长公主,高欢的长女永熙皇后自从被元修抛弃后,改嫁给了宗室元韶。高欢听说后,一开始不同意,不停拒绝,以为元善见是要搞什么阴谋。后面,看得出来皇帝只是想拉拢自己,搞好关系,也没别的心思,高欢也就同意了。

    5.高澄团队

    河桥之战后,高欢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国内治理上。这几年,他一直专心发展农业,搞水利工程建设,统一各地的度量衡,开发海盐市场来支付军费,国力蒸蒸日上。这一时期东魏政坛的政治明星并不是高欢,而是他的儿子高澄。

    541年,高澄忙活了几年的新法《麟趾格》终于出台了。从537年开始,高澄就召集崔暹、封隆之、薛琡、陈元康、杨愔、祖珽等人一起在麟趾殿制定新法,以变革北魏末年不合时宜的各种制度。

    其中,北魏末年崔亮一手推动的的用人制度“停年格”,是高澄团队极力反对和批判的,反对最激烈的就是薛琡。早在22年前,薛琡就当场反驳过崔亮,他对胡太后说:“百姓的命运都被官吏掌握,用人得当就天下太平;用人不当则祸害一方。如果按照崔大人所言,用人只论资排辈却不论贤愚忠jianian,那百姓还有安宁的日子么?”

    胡太后当然不会听从,帝国上下都是嗷嗷待哺的贵族子弟,他们的饭碗不给解决,那会动摇国本的,至于什么老百姓的生死,那不是当务之急。不过,现在不一样了,东魏毕竟是刚刚创立的政权,只有新鲜的血夜才能维持国家的欣欣向荣。而高澄这个锐意改革的青年,正好顺应了这种趋势。

    当薛琡重提“停年格”的弊端后,高澄立刻采取行动,让薛琡牵头改革用人制度,终于改变了官场上论资排辈的现状,东魏的吏治成果丰硕。除了人事变革,《麟趾格》在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都有革新,是一部比较完善的法律制度,为后世的《北齐律》甚至隋唐的法令都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高澄很会用人,他身边这些人个个都是高手。陈元康出身世家大族,从小爱读书,为人机敏好学,之前跟过李崇北伐,还给高昂当过秘书。因为高欢的机要秘书孙骞跟高季式一伙人喝酒喝死了,高欢就要高季式赔偿自己一个机要秘书,正好,高季式推荐了酒桌上的陈元康。

    陈元康深受高欢父子喜欢,时常往来于晋阳和邺城之间,也是高澄极力培养的心腹。

    要说到高澄的首席红人,还得是崔暹,他是邺城改革的灵魂人物。崔暹有容人之量,更有识人之眼。邢邵是和魏收、温子升齐名的才子,三人合称“北地三才”,曾经和杜弼讨论佛学,是一个坚定地无神论者,提出“神之在人,犹光之在烛;烛尽则光穷,人死则神灭”等观点。

    崔暹把邢邵推荐给高澄做机要秘书,邢邵却经常说他的坏话。

    高澄很不高兴,对崔暹说:“我是看你面子才重用邢子才的,你老是说他好话,他却说你的坏话,你是傻子么?”崔暹哈哈大笑:“对呀,世子,他说我的短处这是实话,我说他的长处,这也是实话,没什么大不了的。”

    杨愔一直都是崔暹和邢邵的好朋友,也是高澄在邺城的主要帮手,地位也比较高,此外,高澄身边还有崔季舒、温子升、崔、卢元明等一帮人才。

    崔季舒是崔暹的叔父,被高澄安排到元善见身边去监视他的一举一动。崔为人高傲,看不起魏收、李元忠、崔暹等人,他觉得自己是贵族中的贵族,认为天下只有自己这清河崔氏和卢元明这范阳卢氏才是人中龙凤。

    说到高澄身边的武将,斛律光排第二,没有人敢排第一。

    自从被高欢安排到自己身边做亲信都督后,高澄每次出猎都要带着斛律光。在一次打猎中,一只大鸟从天空飞过,斛律光弯弓搭箭一击命中,这只大鸟像车轮一样旋转着落下来,高澄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只大雕。

    “真乃落雕都督!”邢邵脱口而出。高澄赞不绝口:“好,子才说的好!明月呀,以后咱们就叫你落雕都督了。”斛律光这个雅号就此传开。

    这几年,东魏高欢父子忙着内政外交,西魏的宇文泰也没有闲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