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自强不息 (第3/4页)
“青丝白马寿阳来。萧衍赐给我们青布,我们又正好在寿阳举兵,这正应了那句童谣,大王,这是大好事,您反而应该高兴,怎么还生气呢?” 侯景听后大喜,他下令把这些青布全部分配给士兵,告诉大伙,我们是天选之民,我们重任在肩,跟着自己干,前途非凡。 有了战袍还不够,这武器也得升级。侯景再次上书,说是寿阳武器库里的兵器都生锈了,希望皇帝派一些工匠来寿阳打造兵器。萧衍又答应了。 3.华林对诗 萧衍咋回事,这不是为虎作伥么?他根本没把侯景放在眼里,这么做不过是为了稳住侯景罢了,因为他的使者徐陵正在邺城和高澄和谈呢。 徐陵是东魏的熟客了,魏梁停火的十余年里,徐摛、徐陵父子,以及庾肩吾、庾信父子经常代表建康出使晋阳、邺城,而每次接待的都是魏收。大家都是才子嘛,这样聊天才投机。 五月二十八,元善见在华林园设宴款待南梁的使者徐陵一行,丞相高澄专程从晋阳来邺城出席本次活动,并代表东魏和南梁商谈和平发展大计。列席大会的还有萧渊明、赵伯超、高洋、陈元康、杜弼、杨愔、崔暹、崔季舒、韩轨等人。 高澄出手不凡,一开口就是把薛孤延带上来,他对元善见说:“陛下,这老东西在颍川之战中醉酒误事,还请陛下定罪。”元善见哪儿敢定罪呀,这刚结束囚禁生涯,变得更加老实了:“还请丞相定夺。” 薛孤延当年在沙苑之战的时候,负责殿后,一个人抵挡追兵,砍坏了十几把钢刀,才保住了高欢一条命。一朝天子一朝臣,高澄可不管这些,把薛孤延叫过来趴在台阶上,自己一屁股坐在他身上,一边和萧渊明、徐陵等人有说有笑的,以此彰显自己在东魏的绝对权威。 随后,宴会进入饮酒赋诗环节。魏收率先吟诵,其中一句是“尺书征建业,折简召长安”,意思是单靠书信、竹简就把长安和建康都给征服了。就是要给徐陵等人一个下马威,秀肌rou。 “好,好诗!”高澄特别兴奋。他转头对群臣夸耀道:“魏伯起是我们大魏的国宝,他的诗歌气势纵横,文辞典雅。我也经常读温子升、邢子才的诗文,不过二人的才情词气都赶不上他。我有时心有所思却说不出来,说出来了情感也不能完全表达。魏收呈上他起草的文章,都把我的想法说得淋漓尽致,这种人才真难得。“ 崔暹等人狂拍马屁,连声附和,魏收也是洋洋得意,鼻孔朝天。萧渊明看了看徐陵,那意思就是:才子,咱们大梁的脸面就靠你了。 开玩笑,作为《玉台新咏》的编纂者,作为宫体诗的鼻祖之一,徐陵那是一般人么?片刻之间,一首反对战争的诗歌就浮现在脑海,徐陵吟诵道: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这首《关山月》,大意如下:十五的月亮映照在关山,征人思乡怀念秦川;想必妻子正在高楼上,对着窗户眺望我,故而辗转失眠。战场上的旗帜飘荡在疏勒城头,祁连山上乌云密布;局势如此紧张,从军好几年了,何时能回家? 要跟魏收比气魄,徐陵是比不了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另辟蹊径,这次宴会的目的不是和谈么?你叫嚣着要征服长安和建康,这不是在挑起战争么?咱就来一首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诗歌,不仅接地气,还符合大会的主题,更能表达大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信心、决心。 就问你服不服?魏收听后汗颜不已,才知道自己诗歌虽好,但离题万里。文人相轻,自古皆然。魏收并不服气,正值炎炎夏日,他调侃道:“天气这么热,恐怕是徐孝穆带来的吧。”徐陵,字孝穆。 徐陵不慌不忙,反唇相讥:“从前王肃到北方来,为贵国制定礼仪;现在,我徐陵前来让你们知道寒热。”王肃,琅琊王氏,在北魏孝文帝当政期间,到洛阳帮助改革,制定礼仪。
这里,徐陵把自己和王肃比肩,不仅提高自己身价,而且还拐弯抹角羞辱了魏收在内的东魏臣民。天气热是吧?我徐大才子来了,你们这群鲜卑狗才知道寒热,不然都不知道呢! 徐陵不仅有文采,而且还会随机应变,这种能力,让魏收大为叹服。魏收连忙端起酒杯,赔笑道:“几年不见,想不到孝穆兄学问大长,伯起心服口服,来,我敬你一杯。”两人哈哈大笑,整个酒宴的气氛进入高潮。 萧渊明趁机对高澄说了回国的事情,高澄并没有立刻答应,他一定要看到侯景才能称心如意,于是就安慰他,这事儿要慢慢来,急不得。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高澄同意赵伯超等降将和徐陵一同回国。 为何是赵伯超?宴席间,韩轨早就把赵伯超的表现告诉了高澄:“如果他们非要人不可,那就放赵伯超吧,这家伙是个投机者,出了名的逃跑将军,放他回去祸害他们自己,一举两得。”高澄笑纳了。 4.明目张胆 虽然萧渊明没能如愿回国,但两国的和谈工作,还是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徐陵带着赵伯超等人回到了建康,并且向萧衍表示,只要把侯景送过去,萧渊明就能回家了。 可惜,侯景并不给这个机会,他日夜不停地训练士兵,只等时机成熟就行动。侯景身边也有不愿意搞事的人,他就是元贞。 元贞本来是萧衍拥立的傀儡,是想北伐打回老家去的,因为涡阳大败,只能跟随侯景一行南下寿阳。侯景革命,对他一点好处都没有,元贞多次请求回到建康,以逃离是非。侯景直接明了对他说:“北伐虽然失败,但咱们还可以南下建康,你再等待下,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