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六章 南梁覆灭 (第2/5页)
。“ 说罢,段韶留下敬显携、尧难宗等人继续围困宿预,亲自率五千骑兵倍道兼行,增援泾州方向。段韶中途路过盱眙,尹令思没有想到北齐还有援军,望风溃退,段韶乘胜追击,尹令思大败而回。 段韶继续前进,在泾州与步大汗萨合兵一处,大败严超达军,夺取了梁军所有的舟船器械。“大帅,咱们赶紧增援广陵吧!”步大汗萨说。段韶看了看步大汗萨,又望望诸将:“梁军浮躁,本无大谋,他们之所以侵犯我大齐,不过是东方白额叛国引起的投机主义,今天打败严超达,聪明的陈霸先肯定会逃走,不会做无谓的牺牲。“ 段韶带领大军向广陵进发,陈霸先听说后向蔡景历询问对策。“咱们还是撤兵吧,这次战争本来就是投机,让王僧辩去和齐军打,我们好从中渔利。”在蔡景历的建议下,陈霸先撤兵。陈霸先一撤,杜僧明也就放弃了宿预,侯瑱、张彪等人都是人精,全都回到各自原来的驻地。 陈霸先将领中,也有死磕到底的,比如围困海西的吴明彻。算起来,这次战斗是吴明彻投靠陈霸先以来的第一战,他必须要拿出点战绩来,以表示自己的能力。可惜,吴明彻只是一支孤军,都不需要北齐援军的出手,镇守海西城的齐将郎基坚韧不拔,箭射完后,削木杆当箭杆,剪纸制作箭羽,如打不死的小强。吴明彻围困了一百多天,最终未能攻克,只好退去。 泾州、广陵、盱眙等地都解围后,宿预城就是孤城一座,东方白额在梁军的加持下是革命领袖,没有了梁军的帮助,就是投敌叛国的小丑。段韶带领大军向宿预进发,向东方白额发出了最后通牒。“我愿意投降!”东方白额喊话道,“希望段帅亲自进城结盟。” 段韶下马,大大方方准备进城。“不可呀,东方白额不可信。”辛术劝谏。段韶低声说:“这种卖国贼我知道,不能留。等我们进去,才有机会。”话说一半,辛术就明白了。 双方一番寒暄后,开始结盟,结盟完毕,段韶一个眼神,东方老就把东方白额给剁了,东方老骂道:“呸,都是姓东方的,你这狗东西怎么吃里扒外!”东方老是猛男高昂为数不多依然在世的部下了。同时,辛术已叫人控制了东方白额的将领,宿预城重新回到北齐怀抱。 段韶、步大汗萨南下平叛只是个插曲,现在最要紧的事情,还是西魏对江陵的战争。 3.大军压境 这是一次灭国之战,来看看双方的准备情况。七月,宇文泰又开启了巡视工作,先后到达原州等地;九月,宇文泰命侍中崔猷开山填谷,打通前往汉中的道路;十月,宇文泰下令,让于谨、宇文护、杨忠、韦孝宽、杨绍等在长安集结兵力五万,长孙俭在荆州做好出征准备,萧詧在雍州做准备。 西魏军阵容豪华。大柱国、常山公于谨,不必多说,资格比宇文泰还老;大将军韦孝宽,玉璧之战熬死高欢,在玉璧待太久了,听说要打南梁,主动申请到前线,宇文泰让达奚武去接班;大将军杨忠,之前独当一面拿下汉江之地,对南下的路熟悉;将军杨绍,之前随同达奚武征汉中,功不可没;荆州刺史长孙俭,革命元勋兼世袭贵族,多年前就瞄准了江陵,有一手的情报资料;萧詧,最希望萧绎死的人就是他。 这里要展开说一下中山公宇文护。宇文护是宇文导亲弟,都是宇文泰大哥宇文颢的儿子,二位侄子和宇文泰年岁相仿,可以说,宇文导兄弟是和宇文泰一路创业过来的,是革命元勋。宇文护时年41岁,只比宇文泰小6岁,当年宇文泰在平凉追随贺拔岳的时候,儿子们都还幼小,家务全部由宇文护照管。 后来,平定侯莫陈崇,迎接孝武帝元修,捉窦泰、收弘农、克沙苑、战河桥、攻邙山等等,东西魏之间的战争,每一场都参与过。因为宇文护干的基本是后勤工作,戏份就比较少,这一次出战,宇文泰希望着力培养这个侄子,取得一份功劳的话,那在战后的权力分配格局中,能助自己一臂之力。 西魏军蓄势待发,南梁军在干什么呢?准确的说是萧绎在干嘛?九月二十日,萧绎龙光殿开设讲座,给文武百官讲授《老子》,王褒则侍立左右,给皇帝捧着书册,提供翻页以及端茶递水等工作。普天之下,还有谁比朕更懂老子?普天之下,还有谁有资格来做这个文坛领袖?当然是一代宗师萧绎了。萧绎沉浸在这太平盛世中不能自拔。 十月初九,西魏南征军从长安出发了。这一天,天高气爽,将士们神采飞扬,气势正旺,从将军到士兵,无一不抱着必胜的信心和决心。宇文泰在青泥谷给于谨一行饯行,宇文泰没多说什么,他知道这一次一定能胜利,天时地利人和都在自己这边,只是默默和众将士举杯饮酒。 长孙俭终于迎来了这一天,他漫不经心地向于谨问道:“思敬兄,依你看萧绎会怎么抵抗我军呢?”于谨手勒住马缰绳,娓娓道来:“如果萧绎在汉水、沔水一带炫耀兵威,带领将士和财物渡江北上,占据丹阳,这是上策;把士兵和百姓转移到内城,修缮城防,以待援军,这是中策;如果懒得搬家,固守外城,这是下策。” “哈哈,那你觉得萧绎会选择哪一计策?”长孙俭追问。 “下策。”于谨毫不迟疑地答道。 “哦?这是为何?” “萧氏据守江南以自保,已经三四十年了,这段时间中原大地刀兵四起,萧氏却没能力向北开疆拓土,这是他们能力不足;因为我国东边有齐国为患,萧氏认为我们必不可能分散兵力去进攻他们,这是他们智慧不足;萧绎这个人懦弱而没有谋略,多疑而少断,况且那些世家大族在江陵的关系盘根错节,都留恋自己的家园,这是他们远见不足。能力、智慧、远见都有缺陷,所以我相信萧绎一定采用下策,坐以待毙。” 长孙俭听完,抚掌大笑,杨忠、韦孝宽等人也佩服得五体投地。“怪不得您是我叔父最倚重的助手,于老,请受我一拜。”宇文护下马,弯腰鞠躬。“那就让萧绎赶紧灭亡吧!”杨绍在一旁高叫道。士兵们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是齐声高呼:“必胜!必胜!” 毕竟是几万大军,这种动静自然引起了南梁边防部队的警觉。初十,武宁太守宗均向萧绎上书,报告了西魏大军压境的事情。 萧绎在讲座间隙,让群臣发表看法。黄罗汉率先说:“魏梁两国交好,一直以来没有嫌隙,应该是虚假情报。”“对呀,我们最近一直互通使节,庾大人还在长安呢,也没听到他写信说有什么异常。”胡僧佑补充道。宗懔也附和:“陛下不必担忧。” “呵呵,你们都支持定都江陵,自然是沆瀣一气,没去过长安就没有发言权。”周弘正冷笑道。 去过长安?庾信杳无音信,那就只能是王琛了,萧绎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