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六章 前路 (第1/2页)
杨明决定采纳王修的建议,但并不代表赵延被他杀的消息会马上传往雒阳。 事实上,在昨天事发后,作为预备动作,伏直已经第一时间全城禁严,除了不知情的流民,其他人都不得出去。 但这样的方式肯定不能长久,这也意味着,杨明回雒阳的日子要提前。 王修在和杨明聊完后就先回了营陵,收拾东西准备同杨明一起前往雒阳。 而杨明,翌日带了两个护卫,离开之前最后一次上了不其山。 他到山上时,郑玄正在自己的庐中为《礼记》做注。 知道杨明是来辞行,他停下了手中的事情,邀着杨明在书院到处走走。 不经意间,他们就走到了书院后面的田间。 杨明此时注意到田间已经铺上了一层干草。 他好奇地上去把干草掀开,接着便看到了一片绿意盎然的麦苗,很是吃惊。 两个月前,他看到这些麦苗被冻坏了大半,以为都活不成了。 “生命之力量,比你我预想中都更为强大。”郑玄开口道。 杨明认同地点头。 “人也是如此。”郑玄接着说道。 杨明闻言若有所思。 郑玄以物喻人,麦苗所代表的,应当是青州的老百姓。 蝗灾、瘟疫、饥荒,他们都不会被打倒。 可麦苗有郑玄知道为他们铺上干草,百姓又有谁为他们送上‘寒衣’呢? “你可知谶纬之学?”郑玄说着抓了一把干草垫在田埂上,然后坐了下来。 杨明也拿了一些垫坐在旁边。 “弟子不甚了解。”杨明如实回道。 “那日夜里我出庐中,望见紫微星大亮,翌日便有了你在雒阳诛杀王甫之事,我于是行了谶语。”郑玄接着说道。 杨明转头看着郑玄许久。 紫微星亮,有代表昌盛、兴盛之意。 他以为郑玄只是单纯想助他扬名,不曾想还有这么一事。 他的思想再一次出现松动。 相面,谶纬,这些在未来被视为迷信的学说,并非完全是假的?或者仅仅只是巧合? “勿曰一木,不可为林,日月交替,百姓将兴。”郑玄摸着长须把当日的谶语又说了一遍。 等停下手中动作后,他望着杨明道:“你所行之事于百姓而言皆是兴事。” 杨明闻言不自觉地看向了眼前的干草。 说起来他诛王甫,烧王庭,再到杀赵延,或许缘由各不相同,但就结果而言,确实像郑玄所说,于百姓皆有利。 所以郑玄为麦苗铺上干草,而他为百姓送去‘寒衣’吗? 这又是巧合?或者他的本性之中,本就有仁,只是他不自知? 杨明深吸了一口气,望着郑玄道:“夫子,王胡死了。” 郑玄闻言叹息一声,道:“他若成年,当为治郡之才。” 王胡努力,有天赋,拜师之后也好学,即便是普通弟子他也印象深刻。 “一月前我被困于不其县城,事后才知家中断粮,其兄与他人易人相食。”杨明说着手又不自觉地握拳。 他杀赵延,是因为赵延该死,可杀完之后他的情绪没有一点好转,因为即便杀了赵延,王胡也不会复活。 郑玄听到此处眼神一阵哀伤,经纶之才,却沦为他人腹中食物,这是何等的悲哀。 “最让我无法理解之处,是我质问其兄,长兄如父,应当护其周全才是,他竟说王胡为胡人。”杨明说到此处神情仍有悲愤。 过了许久,他长呼了一口气,让自己的情绪平复一些。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此为《春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