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马九斤_第93章西北风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3章西北风云 (第1/2页)

    九斤第一次看到了传说中的京城,准确的讲是城墙,高有六丈左右,底部两丈为青石,以上为墙砖,这么高大的城墙,想要踩着梯子爬上去殊为不易。

    西城门楼巍峨高耸,以俯瞰天下之姿稳居城头,护城河宽不到三十丈,底部仅有不多的水,很多地方露着河床,左一片右一坨长着苇草。

    上午巳时,五十骑家丁护着三辆马车出了西城门,九斤离开护城河,穿过棚户区,回到等候在驰道上的车队前。

    来的时候五辆四轮马车,回去只有一辆四轮,其它的变成了普通的两轮马车。

    这老丈人下手不是一般的狠,四轮车普通的售价也得一千五百两银子,还没成亲就开始薅女婿的毛了。

    随着张灵儿迷人的笑脸临近,九斤赶紧把薅羊毛的不快扔掉,紧走几步说:“这几个月在府里安稳等着,我担心会有人对你不利。”

    “我就在府里总行了吧,倒是你,一路跋山涉水,危机四伏,可得当心。”

    “我才不会找罪受,等成亲后咱们走一趟你就知道了,可惜现在不能香一口。”

    “人太多了,还有半年,再忍忍吧,我去和大师姑道别。”

    在九斤和张灵儿惜别之时,远在西北的大武镇已经打退了十三股乱兵突袭。

    原本声势浩大的农民军,没了流民跟随,中间很多股乱兵有了矿山和窑厂后,选择了偃旗息鼓,专心赚钱,

    这使得竖起大旗的王嘉胤手下人马数量缩水了一大半,仅剩下不到两万人。

    这两万人共有八个首领,在进军方向上没有达成一致,他们开始兵分五路,向各自认为可行的目标发动攻击。

    王嘉胤的主力在延安府折腾了两个月,连城砖都没拿一块,丢下上千具尸首后,转向周边县城。

    另外一股六七千兵马,战斗力是最强,大部分是边卫军户,不仅骁勇善战,手中火器兵也接近一半。

    在与前来围剿的三省官兵作战中,胜多败少,很多来自甘州和宁夏的官兵落败后,直接加入了以高迎祥为主的‘农民军’。

    新任督师杨大人用半年多时间,把各路农民军连抚带剿收拾了七八成,大部分重新归顺朝廷,免去罪责。

    可安稳了没俩月,这些尝到大碗喝酒大块吃rou,肆意妄为日子的叛军,没有等来一粒米,半块rou。

    他们之间相互一暗示,开始对驻地县乡大打出手,无需任何理由,打砸抢烧,逍遥无比。

    中阳县做为新晋富裕县,成了各路被招抚洗白‘贼军’劫掠的首选之地。

    李东他们先后击溃了季三、郭少康、过山狼,一丈青等多路悍匪,更是斩杀了余成名、混江龙王子顺这些有名的‘贼军头目’,一时间,中阳团练营的威名响彻西北高原。

    中阳县在接到总督府发来的申饬令后,同时又接到晋升林家堡千户李文山为延绥卫副指挥使,李东为林家堡千户官的任命。

    这杀了劫掠的‘归顺贼军’,本以为破坏了总督杨大人的招抚策略,谁成想又给中阳县的李文山和李东升了官,这让赵秉文知县百思不得其解。

    李文山升副指挥使,由于上面没有正指挥使,他的转正也在指日之间。

    如果放在一年前,李文山早就穿上铁甲,举着长矛逛大街了。

    可这一年跟‘贼军’血战几场,李文山早就看明白,自己官可以当,上了战场就是个死。

    接到升职文书,赶紧跑回中阳县,让李家老爹想办法,要把李东划拉到身边。

    大武镇公所东书房内,赵秉文将总督府发来的文书交给宋文茂,调粮的文书已由县里执行,粮草筹措准备也将完成,对于这位以招抚为主的总督,各县都叫苦不迭。

    招抚的‘贼军不解散’,随便划块场地让他们扎营,粮饷无处调拨,免罪的奏折迟迟没有回音。

    这些吃惯了抢惯了的‘降兵降将’,很快冲出营房,杀进了邬堡县城。

    到底是认定他们为匪,还是官军?各府县都没主意,上书到总督府也没有下文,各县只好联手自救,扩大团练兵马。

    初春的大武镇,田地里乌泱泱的百姓,正赶着牲口扶着犁在深耕土地,准备施肥春播。

    接连的兵马袭击并没带来丝毫慌乱,大武镇兵强马壮,全民皆兵。

    连小孩都挂着铜哨扛着红缨枪巡逻,一旦有生人靠近,这些儿童团的小队员会像蚂蚁大军似的,将入侵者擒拿到联防队。

    新来投奔的‘难民’正在沟渠内清理淤沙,原本三年清理一次,因有两条水渠还是土渠,淤积厉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