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 沉舟病树(中) (第2/2页)
之后,再辅以经验,那中医成才的机会,就被放大了无数倍。 名医名家,自古都是人往高处走的,现在也是一样,多半名家都在大城市。 通了医理,三千年中医留下的典籍,就全部都是现成的经验,即便时移世易,还是有变通手段的。 行常人所不能行,才能走的更高更远,老杜之前的位置,也说明了这一点。 军装跟工装是主打,没有极特殊的情况,不要随便换。 当然,柳爷这等不肖子孙的数量也不会少,精英教育,也挽救不了这些顽劣后人的。 司里也一直在寻找提振中医的方法,中医大面上还是好的,李胜利做的这些,多数还是在弥补中医传承的隐患。 经验与医理兼修也不是不成,但没了领路人,单靠自己摸索,绝大部分人是很难窥探中医真谛的。 依着中医四经,自己慢慢去学,也不是不成,但学校里教不通透,出去工作之后,医者还能有多少时间用来攻书,就不确定了。 李胜利则是侧靠在床上,想着召集各地名家的事。 以后友谊商店这类地方少去,买东西还是要在供销社的。 对于谢飞老妈这边,李胜利说的已经足够多了,再多,都不如直言风雨将至了。 咱们先回家列个清单,做事要有计划……” 自己的事,邹锦很快就想明白了,无非在老杜身上有样学样而已,既然老杜信他家的女婿,她这边也得相信。 没有赞成女混子逛街购物的想法,与吃喝不同,衣着就是给别人的第一观感,李胜利对女混子也做了要求。 “人老不怕,有伤病也不怕,那些不便于行的,正好带上弟子后辈一起进京。 但转回头来再看形势,正常人也不会把形势预测的跟李胜利一样恶劣,杜家翁婿都是非常人啊。
数量不确定,也是中医没有明确标准的原因,这些所谓的医家,真正的手艺如何,恐怕他们自己也没个准确的评价。 听着李胜利依旧带着深意的话,邹锦白了他一眼之后,也就点了头。 现在玩这种精英教育,哪怕说的再天花乱坠,也会被人找出问题的。 “骄阳,我在司里下车,房子不着急买,咱娘俩一块看看……” 照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再有十年二十年,名医名家还能有多少就不好说了。 吃一顿少一顿喽……” 知道了自己该如何决断,又看清了为了上进独辟蹊径的李胜利。 杜家翁婿如果能顺利渡过,那以后可就要厉害了。 至于以后,这种精英教育,则是必须的,仅是大学,完全满足不了中医对教育的需求。 选择相信李胜利,就得跟他走在一路了,做事就会有风险,更别提如今这小子是想cao控整个中医界了。 被邹姨说教了一下的李胜利,懒洋洋的起身,坐在床上整了整衣服,说道: “邹姨,咱们还是老莫吧,在家做麻烦。 越往后,名老中医这词的水准越低,也是可以预见的。 这倒不是眼光、眼界的问题,直接就是决断力的问题,他们这些家能走在一起,说句不好听的,还是形势所迫。 公事私做、明事暗做,要说没有野心,那也是不可能的,cao控中医界的说法,可不是邹锦的猜测,而是李胜利今天已经实实在在做过的。 不成,范围就要扩大一下了,各地有名号的没有传承的,也可以找一部分,三五百人的数量还是要的。 “邹姨,这段时间,也得赶紧跟司里将琐碎厘清的,之前的项目加密一说,您也cao作一下。 教育水平、学习时间上的差距,会成为以后中医师们的硬伤。 “老李,咱们去哪? 要不咱们去友谊商店看看?” 这样的学习,也算是精英教育的一种,他们的二三十年,跟普通人的一生,也是差不多可以划等号的。 许多人也跟史家一脉的老董、老祝一样,早已经不在一线问诊了,虽说依旧在带徒弟,但没有一线的经验,徒弟的水平得不到提高,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预测到了形势不好,但又有些过于乐观,是加了掩饰的说法。 这位虽说只是个临时驻点,但现在也真的关系到了中医的大传承,而且还是话语权很重的那一个。 老的调养,伤病治疗,子弟后辈深造,这么多医家聚在一起,这也是捎带手的事。 医专跟中医大的毕业生,一人给上几份,按照课题来做,十几二十年之后,这些毕业生,也差不多就是名老中医的水平了。 两人回到大院的筒子楼,杜骄阳在书桌上,就开始筹备自己的清单。 别看吴门医家只有十几位,但这样的中坚人物,经过司里刚刚的摸排,国内至多也就在五百、一千之间。 如果按照各地名老中医的标准,这个数字,可能就要在三百以下了,而且包括了一大部分一线的名老中医。 做饭她倒是拿手,只不过真正拿手的还是淮扬菜,但在家里做这种菜的机会不多,倒是有些白费了当年家里的付出。 “成,听你的,不听你的,怕是又要耍邪的。” 邪性,就是司里对李胜利的评价,两人在车上说的,司里差不多都同意了,只是资金还是个问题,都用李胜利的怕是花销不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