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05 合欢门人(求月票) (第1/5页)
第152章合欢门人 ‘致方公子: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时间何其短暂,能有幸认识公子,已是无憾。 犹记得…… 我们姐妹曾闻公子畅谈天下大势,曾见公子挥斥方遒,曾听公子筝音镇古今,曾品公子宴请的仙酿佳肴。 公子如仙,不染凡尘,让人倾慕。 能与公子相伴,清欢、锦书何其有幸? 晃眼间已近三年,数百日日夜夜,犹在梦中,奈何天不遂人愿,是梦终究会有醒时。’ 车辙辘辘。 马车因道路泥泞而上下起伏。 手中书信犹有熟悉的余香,方正轻叹一声,翻开第二页,话锋一转,当是换了一人。 ‘秋意凉,公子记得添衣。 冥冥之中,上天或许真的注定了每个人的命运。 我们姐妹何其不幸,经历了家破人亡、呕心沥血,我们姐妹又何其有幸,认识了公子。 公子常做嬉笑、玩世不恭,却有悲天悯人之心、广纳天地之情,这冰冷人世也因公子增添了几分光彩。 犹记得公子赠言:择一良人,选一城坊,日暮而作、日落而息,三餐四季、执手余生。 此言甚美。 千言万语终有尽时…… 人生苦漫,愿君平安。’ 信笺上隐有泪痕,显然两女离去之时满含不舍,就不知为何,她们执意要悄悄离开。 “哎!” 方正抬头,平淡无波的眼神也泛起涟漪。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锦书相貌之美犹如仙子入凡,更生的一颗慧心,心思玲珑,与之交谈总让人不知不觉间忘却时间。 柳清欢犹有少女顽心,舞姿之妙让人叹为观止,不论心中何等苦闷,在她面前都能悄然散去。 数百个日夜为伴,三人的关系似至交、似家人,虽各自藏有秘密,却彼此心照不宣。 突然间。 两女留下一封书信不辞而别,不解之余也让方正心生惆怅。 “公子。” 向秀的声音响起: “到驿站了,是否歇息下?” “嗯。” 方正回神,点头道: “停下吧,吃点东西再上路。” “是。” 向秀应是,跃下马车,牵着车来到驿站门前栓马系绳,动作干脆利落好似经年车夫。 谁能想到。 这么一位貌不惊人的老者,竟是一位大周天武师? 作为朝廷传递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场所,驿站往往位于交通要道,四通八达之处。 多年前。 驿站就已自负盈亏,朝廷不再支付费用。 渐渐的。 驿站就变成了接待过往行人的酒楼、客栈,里面的官员、差人也就成了掌柜、小二。 “半斤酒,三斤rou,两碟小菜。” 向秀招呼一声: “尽快!” “是。” 小二应是,急匆匆通知后厨。 方正依窗坐下,侧首即可看到官道上的场景,因为水患之故,一路行来所见都是灾民。 灾民瘫坐在树荫下,两眼无神看着驿站,咽喉不时滚动,却没有胆子前来讨要吃食。 应该不是没有尝试来过,不过驿站门口站在的护卫,个个膘肥体壮,也不是吃素的。 他们身上的伤痕,想来就是讨要过程的收获。 “无生老母,真空家乡……” “明王出世,弥勒降生……” 伴随着吟唱声,几个肥头大耳的和尚从远处踏步行来,和尚手持盛满清水的钵盂,在一位位灾民头顶挥洒。 清水落在身上,灾民无不精神一震,苍白的面颊也浮现一丝红晕,眼中也显出生机。 “阿弥陀佛。” 和尚单手竖在身前,口诵佛号,朝着一位灾民问道: “施主可愿归入我教?” “入我教,生前可有机会享尽荣华富贵,死后可前往极乐世界,有妻儿更能阖家团圆。” 他循循善诱: “如若愿意,少卿会有米粥送上。” “愿意!”灾民听到‘米粥’二字,不由得双眼发亮、表情狂热,跪倒在地连连叩首: “我愿意入教,信奉……” “无生老母!”和尚开口。 “信奉无生老母!”灾民点头,问道: “大师,在哪领粥?” “即入我教,你我皆为兄弟,切莫以大师相称。”和尚摇头,伸手朝后一引,开口道: “那边有粥吃,请随我来!” “好,好。” 灾民应是,挣扎着起身跟着对方离去。 驿站内。 “哼!” 有人冷哼: “不过是刺激他人气血的妖法,被那圣水洒在身上,虽然能短暂恢复活力,损耗的却是身体本源。” “一群妖僧!” “那也好过等死。”一人答道: “没有阁下口中的妖僧,外面的灾民有几个能扛过三天,你若真有本事,舍尽家产去救他们。” “就不知能救几个?” “你懂什么?”当先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