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大帝_第304章 曹文诏的高光时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04章 曹文诏的高光时刻 (第2/2页)

粮食,以工代赈,朝廷组织百姓修路,修水渠,朝廷在陕西建一五个水泥厂。”“所需钱粮朕全部批准,一个月就能运到。”“陛下圣明!”毕自严恭敬道。“起来吧,”崇祯摆摆手,“这些日子朕想了很多,朝廷有很多事要做,朕做了一个五年计划,你们听听。”“五年计划?”众人疑惑的看着崇祯。“对,朕准备用五年时间做几件大事,解决民生问题,”崇祯严肃道,“集中朝廷的全部力量统一规划,朝廷上下所有人都齐心协力,朕相信,五年后,大明一定能变的更好。”“现在没有外部威胁,林丹汗也不足为虑,朕想着接下来好好恢复经济,让老百姓有事干,有钱赚,渡过灾荒。”“总之一句话,朕要朝廷在未来五年大量花钱,拉动国内经济,每年不少于二千万两。”拉动内需的最好办法就是搞基建,老希就是这样做的。毕自严目瞪口呆的看着崇祯,皇帝不会是疯了吧,哪个皇帝不是把钱装进内库,供自己挥霍。“陛下,具体应该怎么做呢?”孙承宗问道。花钱简单,但是朝廷的钱不能乱花,而且朝廷也没有这么多钱可以随便花。“孙爱卿问的好,”崇祯笑着说,“每年二千万,五年就是一亿两,这么多钱一定要用到实处。”“你们不用担心钱的事,朕有办法解决。”“朕去过山西,河南,山东,那些地方很多人饭都吃不饱,而且很多人都没有自己的田,需要做别人的佃户,一年到头累死累活,即使这样一家人也只能混的半饱。”孙承宗惭愧的点头,其他人也低下头,这些情况他们都知道。现在留在朝廷中枢的人大部分都是干臣,那些只会耍嘴皮子的早就被崇祯赶走了,除了首辅温体仁,他的作用是背锅。接着崇祯又道,“接下来五年朕准备用水泥修路,首先修两条路,一条京城到西安府,一条山海关到沉阳。”“还有就是往辽东移民,辽东三省地广人稀,山东河南两省地少人多,朝廷出钱,从山东河南挑出贫穷的百姓去辽东生活。”“只要愿意去辽东的,每人一百亩地,耕牛种子由朝廷提供,免五年税赋。”“还有一项,工部组织人手在全国各地挖矿,炼铁,铁矿石产量五年内必须翻三倍。”“军器局维持目前局面不变,按照计划生产各种火枪火炮。”“京营不在招兵,保持现在军队规模即可。”修路需要大量人手,这就能解决大量百姓吃饭问题。修路需要大量水泥,水泥厂就能更快的发展起来。现在水泥可是一项神器,不仅能修路,还可以筑墙,要不是铁矿石产量低,钢筋没搞出来,崇祯还打算用钢筋水泥建筑城墙呢,那玩意简直就是黑科举。“昏君,昏君啊………”听完崇祯的话,毕自严气的大骂,“陛下难道要重蹈覆辙吗?”“秦始皇修长城,秦直道,导致民怨沸腾二世而亡。隋朝隋炀帝动用几百万民夫开凿大运河弄的天下动荡不安四分五裂,落得个身死国灭的下场。”“国库哪有那么多钱,难道到时候陛下准备加税吗?加税无疑是自取灭亡,难道陛下要做个亡国之君吗?”“放肆!”崇祯指着毕自严大吼道,“毕老头,朕看你年纪大了,为官清廉处处对你忍让,你居然敢诅咒朕,你是不是不想活了?信不信信朕现在就抄了你家。”“毕大人快别说了,求求你了。”“陛下息怒,毕大人不是这个意思,毕大人快给陛下说你不是这个意思。”旁边的徐光启,孙承宗连忙劝,众人都被毕自严的话惊呆了,按理说混到他们这个位置,不会说出这种话。毕自严不会被皇帝逼疯了吧,只有疯子才敢顶撞皇帝,不,不是顶撞,毕自严的话都可以算做诅咒了。“臣要说,微臣不想看着陛下犯险。”毕自严梗着脖子,“大兴土木历来就是朝廷大忌,朝廷收入支出很大,要不是去年抄家所得,现在国库早就没钱了。”“可是抄家只是一时之计,不是长久之计。”“现在朝廷表面一切看着运行平稳,实则暗流涌动。”毕自严看了眼崇祯,继续道,“抄家来钱快,但是也会引起各地恐慌,朝廷到处需要用钱,不能cao之过急,请陛下三思。”崇祯脸色铁青狠狠盯着毕自严,“你说的这些朕都知道,但是除了抄家,你们还有什么办法为朝廷创收,你们只知道加税,加天下百姓的税。”“自从去年朕免了辽饷,你看看天下是不是更安定了?而且朕抄家也是依朝廷法度,没有罔杀一人,他们都是罪有应得。””勾结建奴,贩卖粮食铁器,肆意侵占民田,残害百姓,这哪件事是人干的事?”“要是太祖爷在世,也会同意朕行事,乱世当用重典!”听到朱元章的名字,众人不自禁打了个寒颤。这位可是狠人,抄家灭门如吃饭喝水,眉头都不皱一下。这个毕老头太放肆了,简直不把我这个皇帝放在眼里。崇祯眼珠一转,听说毕自严怕老婆,睡觉都只能睡里面。“毕爱卿果然是国朝忠臣,踏实肯干,你说的对,军器局花费有点大,从军器局拿出二百万用于赈灾。”“陛下………”崇祯摆手阻止毕懋康,“这减少的二百万就从朕内库补,为了奖励毕爱卿忠言直谏,朕有功必赏。”“现在国库没钱,朕就不赏金银,朕赏你美女两名,让她们好好服侍你,爱卿,你可要保重身体,明天朕批准你不用上朝。”“哈哈………”众人闻声笑了起来,眼神古怪的看着毕自严。毕自严脸色涨的通红,“陛下,微臣………”“不准拒绝,”崇祯连忙开口,“这是朕的一片心意,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朕说出去的话收不回来了,你敢拒绝的话就是抗旨。”“王承恩,你亲自挑选两名貌美如花的宫女送到毕爱卿府里。”“老奴遵旨。”旁边王承恩笑着应道。“报!”突然门外传来一声大喊,紧接着一名明军冲了进来,只见这名明军满头大汗,脸上沾满了泥污。李若琏跟在后面,崇祯看了眼士兵,然后眼神带着询问看向李若琏。“陛下,这是辽东来的信使,有好消息,”李若琏开口道。崇祯怔了怔,看向士兵问道,“你有什么事?”“禀陛下,锦州大捷!”士兵激动的说道,“曹将军在锦州城北一战打败林丹汗十万大军,俘虏众多蒙古王公。”“林丹汗的儿子额哲也被我军俘虏,何将军还找到了北元的传国玉玺,何将军正带着玉玺,俘虏往京城而来。”这些话信使在路上念了几十遍,现在才能一口气说完,要不然普通人见到皇帝话都说不出来。“真的?”兴奋来的太突然,崇祯一时不敢相信,虽然林丹汗实力比建奴弱,但是真想灭了关外的蒙古兵,明军也是很困难的。一旦见势不妙,蒙古人就会远遁漠北,明军想找都找不到。皇太极率领的大金不像蒙古,他们可以算一个政权了,有自己的都城,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跑的。“陛下,这是曹将军的亲笔书信,”士兵拿出身后的竹筒,从里面掏出一封信。王承恩上前接了过来,把信全部摸了一遍,过了一会才递给崇祯。这是为了防止书信上涂抹剧毒。崇祯打开信封,一口气看完,兴奋的站了起来,“好啊,好,哈哈……,曹爱卿真是朕的福将。”“一战击溃十万蒙古鞑子,俘虏无数牛羊,追的林丹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好,很好。”崇祯兴奋的搓着手,“你们看看,这是曹文诏的亲笔书信,不会错的,这下林丹汗彻底完了,我朝边关可以安稳十年二十年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