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的80年代_第34章 录取分数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4章 录取分数线 (第1/2页)

    红砖黑瓦的学校大礼堂。

    看榜的学生,已全部过来。

    只是人数显然未到一百之数,比早上过来时,少了一拨。

    王山河找了找,没看到李坚强。

    感慨这货比他还有自知之明,41分,也可以吧,他才43呢,就两分。

    当然对方是文科。

    “建昆,没事,肯定是他们搞错了,我待会跟你一块去文教局,非得要个说法!”

    李建昆扯了扯嘴角。

    此时此刻,也只有小王愿意相信他。

    王山河盯着人群最前方,牙痒痒,狗几把嘚瑟个啥,哪壶不开提哪壶是不?

    这事完了,再敢缠着钟灵,看老子不套你麻袋!

    靠墙的水泥高台上,登上几名学校领导。

    魏东平一帮老教师,杵在高台一侧。

    “同学们好啊!”

    “校长好!”

    开口说话的是一个清矍小老头,望海中学校长,汤明肇。

    这位狠有点东西,一手书法已入家门,据说市里省里都有领导收藏。

    要不然也不能干了半辈子一中校长。

    期间地都动了,他没动。

    汤校长口才了得,来了段冗长的开场白,最后,引用教员的一段诗结尾: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同学们,属于教育的时代来临了,属于你们的时代来临了!

    “我希望无论这次是否高中,同学们一定不放弃,你们还很年轻哪!

    “把握机遇,把握时间,待明年今日,再请长缨!”

    “哗啦哗啦哗啦!”

    台上台下,掌声雷动。

    李建昆瞥向小王,也像颠了似的,手差点没拍死血。

    全场应该就他一个人没鼓掌。

    讲得挺好,以后别讲了。

    “同学们,汤校长一席金玉良言啊,巴拉巴拉……”

    无论哪个年代,总少不了官僚这一套。

    所幸这位带来了正经消息。

    1977年,浙省高考录取分数线。

    学校两位副校长之一的许高峰,手里捧着一份文件,事无巨细,娓娓道来。

    “下面,我把省招生委下发的,高考的录取分数线,整体都公布一下,大家作個了解……”

    高台下,安静异常。

    学生们纷纷竖起耳朵。

    本届浙省高考录取分数线,采取百分制,进行了极其详尽的细分。

    首先,是工作实践两年以上的。

    这里得说道说道,早年推荐去上大学,有一个硬性标准:

    必须在基础岗位上工作历练两年以上。

    农村也不乏工作岗位。

    不少在城里安排不了工作,根正苗红的年轻人,就乐意下矿山农场之类的地方跑。

    徐庆有原本就是这想法,高中毕业后,找个地方务农两年,攒资历。

    录取分数线,理科:41分,文科:53分。

    哗!

    现场一片哗然。

    分数超过这个录取线的学生,瞬间颠了。

    反之,没达到的学生,面如土灰。

    那些刚好踩线的学生,先是虎躯一震,但很快又无比沮丧——

    他们应届高中毕业生的录取线,指定要比这个高啊。

    这类考生显然有政策倾斜。

    大概率……是完了。

    其次,是工作未满两年的。

    主要指留在城里的待业青年。

    录取分数线,理科:44分,文科:56分。

    妈呀!

    刚沮丧的踩线侠们,不少人掩面痛哭起来。

    说什么来着?

    如果是这个分数线,他们就被刷了呀。

    问题是,他们应届高中毕业生,估计还真就跟待业青年们差不离。

    多半待业青年,去年、前年……也是应届高中毕业生啊。

    第三个,66和67届中学毕业生。

    老许这么一公布后,其他人还没什么,李建昆不由楞了楞。

    68届呢?

    铁打的老三届,搁他们这儿,就这样被拆了?

    变成老两届?

    录取分数线,理科:61分,文科66分。

    哗!

    高台下再次哗然。

    这这……这个录取线?

    要搁他们身上,全得跪啊!

    哦不,除了人群最前方,昂着脑壳的那一个。

    高三(2)班的蒋在前,猛拍胸口,魂差点没吓掉。

    他,文科,65分。

    幸好他不是老前辈啊。

    这录取线对老同志忒不友好了。

    同时,心头大抵是稳了。

    老同志如果是这个录取线,那他们年轻同志,必须要低点啊。

    一点,也就够了。

    第四个,在校高中毕业生,年龄25周岁以上的。

    高三(3)班的蔡军,整个人浑身一颤。

    这是在说他!

    其他学生的目光,齐刷刷落在他身上。

    这种老大哥,在场的似乎就他一人。

    年龄这件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