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9章 点子送上门 (第1/2页)
许多人不知道,四合院并非京城的专利,考古发现,最早或源于陕西。 陕西岐山凤雏村,曾出土过一座两进的四合院,始于周代。 四合院经过几千年发展,里头讲究大了。 有道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四合院的布局,遵循着仁义理智信,忠孝节诚恕,十言。 且建造上,格外拟人化。 北房为正房,一般有三间,在奇门遁甲中,代表着开、休和生门的位置。 它是整座院落的灵魂,代表着一个人的头。 门即为嘴,两边窗户为眼睛。 正房两侧,又各有一间或两间,矮一点的房子,叫耳房,像人的耳朵。 瞧,五官这就出来了! 东西厢房,代表两臂。 南面是大门。 越是富足人家,门楼越是气派规制,大门开合间,特像在拱手作揖,表达着友善、礼仪,笑迎天下客。 四合院在京城比比皆是,但由于诸多原因,这年头,许多院子格局都破了。 目前海淀,还能瞧见的原汁原味的四合院,已不多。 李建昆眼前这座,便是。 “小友,喝茶呀。” 坦白讲,李建昆属实没看出来,这位哪里生猛了。 年纪六十左右,精神头挺好,穿件唐衣式的对襟衫,下身是青布裤子,脚上是双千层底布鞋。 面相周正,和蔼,特平易近人。 此时院里静悄悄的,除刚才给开门的那位大哥,不知猫哪里去了,只剩他和金三爷,坐在葡萄架下的凉亭里。 圆石桌上,有两筒麦乳精,一兜苹果,一兜橘子。 李建昆捎来的,登门拜访总不能空手,更别提有求于人。 他笑着致谢,人家石桌上随时摆着茶具,喝茶颇讲究,老紫砂壶配盖碗,他端起一瞅,再嗅,后品。 啧啧! 蒙顶甘露。 “怎么,小友还懂茶?” “呃不懂,这不想装懂吗,看着内涵点,不想被三爷您一眼识破。” “哈哈,你这小友,很有点意思!” 两人相聊甚欢,半盏茶后,李建昆切入正题。 金三爷的霸气这时流露出来,压根没理睬什么人,倒更好奇,他怎么会在那一块置宅子。 这宅子他还知道,损毁严重,整一破烂。 “不瞒三爷,我瞅着大学招生越来越多,那一片迟早要热闹起来,倒也不要那宅子,寻思现在闲散人员这么多,上面总该有点政策。 “反正先置办着,总不至于亏本。” 金三爷咂摸着这番话,越想眼神越亮,夸道:“要不还得有文化,你小子脑子好使。” “三爷谬赞。” “你刚说对方叫啥来着?” “就知道手下人喊他六哥。” “啧,六字辈儿的。” 金三爷打趣道:“海淀这地界上,没一百怕也有八十。行吧,明儿一早我让人陪你走一趟。” “多谢三爷!” “害,不提,喝茶。” ----------------- 下午待在燕园。 上了堂英语课,李建昆心猿意马,一度想翘掉,钻隔壁去。 隔壁可好玩了,有位直男偶像在上课。 季羡琳,北大东语系主任。 这位的日记,啧啧! 那叫一率真随性,我辈楷模。 今儿是礼拜天,傍晚,李建昆照旧钻小南门,来到长征食堂。 金彪前脚刚到。 老样子,饺子和冰镇鲜啤,必须有。 点菜时,李建昆望向盘正条顺的服务员姑娘,眨眼道:“来个乌鱼蛋痛。” “哎呀你这人,也学他们!” 服务员姑娘年纪不大,跟他们差不离,娇嗔道:“我都记得你上回点过的,是蛋汤,蛋汤!” 你为啥记得这么清楚? 啧! 这事貌似不能展开想。 显然海淀广播站的嘴瓢事件,已经传开。 等服务员姑娘白他一眼,走后,金彪色眯眯道:“建昆,这姑娘不错呀,您要下手……哦算了,您是大学生,她配不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