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的80年代_第373章 今非昔比李贵飞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73章 今非昔比李贵飞 (第1/2页)

    第373章今非昔比李贵飞

    宽敞的厨房里,左边是用水泥抹得光滑发亮的灶台,右边是饭厅,摆着一张足够坐下十人的圆木桌。

    胡玉英正在灶台前忙活,杀了两条大鲫鱼,下面条,生怕俩孩子在路上饿着。

    李建昆旋风样冲进来。

    “妈,我爸呢,他在做什么?”

    玉英婆娘眼神闪躲,有点不敢看他。她总落实不了儿子的交代,或者说,搞不定自己男人。

    年初离家时,儿子留下不老少钱,嘱咐她别舍不得吃喝,把日子过好。

    结果这些钱除去那小老头不敢动的盖房款,基本被他要走,美其名曰进行第二次创业。

    有时候玉英婆娘真的很为难,既怕男人瞎折腾,赔了钱,遭了罪;又想着闲懒一辈子的他,终于振作起来,有干劲,难道不支持吗?

    万幸,这回成了。

    念头至此,胡玉英看向儿子道:“在葫芦塘做袜子,干得好着哩。”

    “葫芦塘?”李建昆皱眉。

    这地方可不近,属于他们县的边缘,与温市交界,颠自行车来回得大半天。

    “他怎么跑到葫芦塘,做什么袜子?”

    葫芦塘是一个港口,因地势奇妙,形似葫芦口而得名。

    是个天然避风港。

    玉英婆娘神秘叨叨说:“你不晓得,葫芦塘现在可热闹,以前打渔的船,现在一半专搞运输,从外国拉些好物件回来……”

    “那不是走私嘛!”李建昆瞪眼。

    玉英婆娘正色道:“你爸他不干这个。”

    自家男人要是干这活计,她死活是不能答应的。

    一条条小渔船,明明只适合近海打渔,非得跑远洋,海上天气多变,那是拿命在搏。

    “妈你别做了,不饿,你给我好好说说。”

    李建昆上前薅下锅铲。

    所幸面条还没下,鱼让它在锅里多炖会儿,汤汁更浓。玉英婆娘取过木锅盖,扣在大铁锅上,旋即拉着儿子的手,坐到饭桌旁,打开话匣子。

    这事有个来龙去脉。

    最早也不知道谁摸索出来生意门路,从外国运回来一堆衣服,好家伙!平时净穿蓝白黑的人们,哪里见过那么鲜亮,款式那么好的衣裳?

    引发哄抢。

    船主没老少挣,跑得更勤。

    其他渔民看着眼馋,胆大的开始见样学样,运回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像什么服装、五金和小家电,都是有钱也买不到的稀罕物件。

    港口偏僻,上岸后直接交易,渐渐形成一个小市场。

    十里八乡的人一窝蜂去采购,大伙看着原本穷得身上补丁摞补丁的渔夫们,一个个发得不能动,也眼馋。

    慢慢的人们不仅采购,还搞起批发,贩去外面卖,同样赚得盆满钵满。

    据说有些人为追求更大利润,还敢往外省跑。

    小市场愈发兴旺,船主们不停歇地跑,仍然无法满足需求。这时,一些聪明人瞅准商机,照着样子自制难度不高的小商品。

    当然,这类人有个共同特征,能搞到本钱。

    葫芦口所在的小镇上,陆续出现一些制造作坊,非常赚钱,生产的小商品供不应求,人们给作坊主们,冠以各种大王的称号。

    有钱有势。

    想要靠着葫芦塘的市场发财,必须得跟这些大王搞好关系。

    李贵飞聪不聪明暂且不论,反正有钱。闻讯摸过去,选中的小商品是袜子,拿外国带回的袜子,照模子仿制,大差不差,但价钱低得多。

    买卖干得风生水起。

    玉英婆娘瞅一眼门口后,凑到儿子耳畔,一边做手势,一边带着股惊咋道:“你爸今年挣了这个数。”

    手势是一只巴掌,五指撒开,左右晃动。

    玉英婆娘本以为儿子会高看父亲一眼,谁承想,两道眉毛差点没蹙成一条线。

    “咋了?”

    李建昆搭眼看向老妈,不知该如何解释,问题大了!

    大王是这么好当的?

    上辈子是1982年出的事,动静很大,李建昆记忆犹新。

    也就是说,再这么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