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求受此苦不可得 (第2/2页)
/br> 这可是这位大牛在自己家乡亲自试验的结果,经过科学论证过的结果,徐鹤当然有信心。 陈华看向老郑头这个资深灶丁,老郑头点了点头道:“似乎可以一试!” 徐鹤接着道:“这是晒制粗盐的办法,其实还有晾晒精盐的办法!” “精盐!”老郑头惊呼。 现代人可能不知道什么叫粗盐,如今的烟一撕开袋子白花花的,看起来洁净无比。 但其实古代制盐后的盐粒大小不一,色泽发浑,且食之有苦涩之味。 徐鹤道:“五月中旱时取水二斗,以盐一斗投水中,令清之,又以盐投之,水咸极则盐不复消融。” “换个器皿继续淘治,盐中的沙子则被析出,澄去垢土,泻清汁于干净的容器中,等日头好又不刮风时放在太阳下暴晒,其中浮出水面的就是花盐,厚薄光泽似钟乳。” “放久一点就成了印盐,大如豆粒,四方型!” “花印一盐,白如珂雪,其味尤美。” 徐鹤说的这种制作精盐的方法,其实也出自大牛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他的这种精致食盐的方法,其原理与后世广泛运用的重结晶提纯法完全一致,制作出的盐,杂质少,纯度高,自然味道极美。
陈华和老郑头在听完后全都傻了。 没想到小小食盐,竟然还有这么多学问。 尤其是老郑头,他看徐鹤的目光都变了,就好像看天上下凡的文曲星似的。 片刻后,他咕咚一声跪在地上朝徐鹤一边磕头一边道:“若是这三法有用,徐公子就是我们天下灶丁的恩人!” 徐鹤吓了一跳,赶紧将他扶起,他语重心长道:“大爷,如今朝廷官军剿灭贼匪雷均去了,趁着这机会,你们赶紧试验这些办法,毕竟大家伙还是要吃饭的!耽误了日子,就算大军退走,大家也无盐可卖,无粮可食了!” 老郑头闻言,连连点头,他如今几乎把徐鹤当成无所不知的神仙了,自然对他言听计从,他朝陈华和徐鹤告了罪后,便急匆匆安排去了。 陈华看着老郑头的背影叹息道:“其实这些灶丁盐户们都是良善之人,但凡有口吃的,他们绝不会闹事的,是朝廷对不起他们啊!” 是啊,两淮制盐,灶丁所承受的艰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阴天下雨卤池积水,往往辛劳半月的成果一夕化为乌有,凡是下卤池的皆赤脚,阴寒之下,往往瘘痹,故煎盐之户多盲目,晒卤之户多跛骨。 徐鹤听到远方锣声响起,灶丁们又在为生计奔波起来,心中不由怅然道: “煮海之民何所营?妇无蚕织夫无耕。 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煮就汝征输。 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岛屿, 风干日曝盐味加,始灌潮波塯成卤。 卤浓盐淡为得闲,采樵深入无穷山; 豹踪虎迹不敢避,朝阳出去夕阳归 …… 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 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 小舍熬盐火焰举,卤水沸腾烟莽莽, 斯人身体亦犹人,何异鸡鹜釜中煮, 今年春夏雨不息,沙柔泥淡绝卤汁, 坐思烈火与烈日,求受此苦不可得!” “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陈华喃喃念道,“坐思烈火与烈日,求受此苦不可得!” 突然他眼中涌起一层水雾,似乎是想起乡试中举之前,家中的困顿。 他长叹一声掩饰自己颤抖的嘴唇和喉结,仰天闭目不言。 徐鹤看着一望无际的海滩上又有灶丁密密麻麻地赶来,他也没有开口的想法了! 最新网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