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假道伐虢 (第2/2页)
军通过虞国道路,攻打虢国,经过四个月取得了胜利。 班师回国时,把劫夺的财产分了许多送给虞公。虞公更是大喜过望。晋军大将里克,这时装病,称不能带兵回国,暂时把部队驻扎在虞国京城附近。 虞公毫不怀疑。几天之后,晋献公亲率大军前去,虞公出城相迎。献公约虞公前去打猎。不一会儿,只见京城中起火。 虞公赶到城外时,京城已被晋军里应外合强占了。就这样,晋国又轻而易举地灭了虞国。 就这么个唇亡齿寒的小故事,看起来很简单,但为什么欧阳俊会专门挑出来考校徐鹤呢? 因为在春秋三传中,关于这个故事都有出入。 《左传》中说,灭虢国时,虞国是出了兵的,而且是甘愿做晋国的先锋。 最后攻克夏阳这个要塞,也是两军协力的结果。 而《谷梁传》中所述:“虞无师。”也就是虞国没有出兵的意思。 《公羊传》里也有这件事的记载,但终其全文,并没有虞国出兵的记载,只提到了借道。 甚至三家说晋灭虞的时间也不同。
虞、虢都是小国,虞贤臣宫之奇看出晋国居心不良,有各个击破、一箭双雕的用意,劝谏虞君不要上当。 虞君不但不听,而且自告奋勇愿出兵开路打头阵,帮助晋国攻下了虢邑夏阳。 这以后的事,《谷梁传》所述与《左传》有点不同。 《谷梁传》以为晋国当年就灭了虢国,五年以后又灭虞。《左传》则以为晋拿下下阳以后仅作为据点,未即灭虢。 三年以后,晋师再次假道虞国,挥军南下,灭了虢国,还师途中把虞国也灭了。 虞君终于做了俘虏。 不过,这点出入,不是欧阳俊的考验范围,可以略过不提。 徐鹤苦笑着摇了摇头对欧阳俊道:“学兄的本经看来是《春秋》吧?” 之所以他会这么问,是因为《春秋》的内容比较少,通常分别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刊作为一本成为士子的本经。 欧阳俊之所以出这个问题,显然是他在研读本经时,发现了三传记载的出入。 欧阳俊诧异地看向徐鹤:“这题你也知道了?你你你的本经也是《春秋》?” 谢良才笑道:“欧阳兄,我这弟弟本经为《诗》。” 了解其中三味之人听到这话全都惊讶了,虽然十三经都是士子必习,但这小子未免看书也太认真了吧 不是自己的本经,竟然研究得也如此透彻。 欧阳俊再也不敢小看徐鹤,做了个请的手势,请他回答。 徐鹤组织了一番语言,开口道:“三传记载有出入,究竟哪一家说法可以采信?” “史家的解释可能会倾向于《左传》,理由有二。一,《谷梁传》倾向于是经,手段是解读,目的是彰显观点;左传则更多的是史,手段是叙事,目的是记录事实。习惯上说,史家一般会倾向于叙事风格;二,一般认为《左传》的成书时间是战国中叶,《谷梁传》和《公羊传》则是西汉。以常识论,《左传》成书更接近事件发生时间,会相对可信一些。” 此言一出,顿时有人憋不住想说话。 徐鹤笑道:“大家稍安勿躁,我还没有说完。” 最新网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