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58章云鹤脱藩篱 (第1/2页)
寒门帝师第一卷第558章云鹤脱藩篱首艺终于完成,徐鹤长舒一口气。 既然已经誊好,那就再没去看的必要。 誊抄后的卷子就算发现了错误,也不能修改。 既然不能修改,那就算错了,除了搞自己心态之外,没有任何作用。 所以他直接等试卷收干后便收了起来。 盯着他的那个瘦小号军此时早就哈欠连天了。 他是全程看着徐鹤写文的。 徐鹤刚开始时,写的速度奇快,可越到后来写得越慢,旁边的号房里的举人们,早就写完一篇了,这人才刚刚写完。 在这个瘦小号军看来,估计这士子也就是个样子货,写了没多久就写不下去了,肯定是脑子里没墨水了呗。 可接下来,这位的举动再次让号军眼睛里露出不解之色。 徐鹤写完首艺,便将四书题中的其它几份试卷一一摊在桌上,研究剩下的题目。 此时的他脑子清明,状态极好,正好借着这劲儿,一鼓作气将几张卷子的题一并破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道《中庸》题。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这句话应该是这么读:“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知】通【智】,达德,就是古今天下共同遵循的道理。 这不是徐鹤说的。 这……还是朱熹说的。 朱熹在《中庸章句》里还说了,什么叫德,什么叫道。 达道者,天下古今共由之路,即《书》里所谓的【五典】,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要知道的东西就是这五条,仁义说得就是他们了,勇气,就是为了强化这五典。 所以达德之人,天下古今所同得之理;达道虽人所共由,然无是三德,则无以行之。 徐鹤看到这,脑子有点晕。 朱熹这个人就是不喜欢说人话。 讲的东西,总喜欢附加概念。 又是三德,又是五典。 不过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不就是程朱理学那一套吗? 徐鹤用脚底板都能猜到,总裁官出的这题,邱腾肯定是最满意的了。 那行,那就按照你邱腾喜欢的来。 徐鹤随手写下:“德进于天下,统言之而知人皆可以行道矣!” 什么意思? “德”作为天下古今同得之理,总而言之,说明了人人都能践行人伦之道。 也就是上面说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君君臣臣嘛! 程朱理学嘛,我也很拿手的…… 写完破题,徐鹤并没有接着往下写。 因为首艺最为重要,也是十八房官和总裁官最看重的一篇文章。 其次是四书题。 再次五经题。 参加考试的举人一万多。 十八房的阅卷官能看得过来吗? 看得过来,也看不过来。 首先,这些人会死盯首艺。 如果第一篇做得不好,那就基本上废了。 如果第一篇能入眼,那接下来,房官就会看你的四书题。 四书题这么多,一下子肯定看不出个子丑寅卯的。 所以,人家会挑重点。 什么是重点? 破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