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帝本纪_第十章 航线(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 航线(一) (第1/1页)

    耀州瑞莲港口,修筑码头一派热火朝天。曲亦瑶的船队还留在扶桑修整,只派了几只小船上岸报信。

    元琦日日与先上岸的几人闲聊。

    “那洋薯咱们也就吃个新鲜,真要日日吃那玩意,断是受不了的。”

    元琦好奇:“这洋薯是何物?”

    这几人与元琦聊了几日,见这位殿下没有皇女的架子,渐渐也就话多起来,纷纷和她比划着解释。

    “就是这么大的芋头,没什么味道。曲大人管这叫洋薯,咱们也就跟着叫。好养活,结的果子还多,那些蛮夷人天天吃这个果腹。”

    元琦心念一动:“结的果子多?有多少?”

    其中一人一拍大腿:“那可真是多。我看蛮夷人挖洋薯,一亩地得有个十石。咱们在船上粮食不够,也种了许多,就这么一大盆,都有二三斗。”

    元琦震惊不已。

    大周这二十多年不断改良稻种,亩产也才将将三石,贫瘠一些的土地,甚至只有一石。这个洋薯,一亩就能产十石。听这些船员的意思,是能当粮食每日吃的。若是在大周也能种植,不出几年,人口便会爆发式增长。

    元琦按捺住激动:“种子你们带回来了吗?”

    “这是自然,”几人都点头,“曲大人说这可是好东西,带了许多回来,往土里埋就能种活。”

    曲亦瑶这样能从商人出身一步步走入朝堂,还总能及时打消皇帝忌惮的精明人,怎么可能看不到这个洋薯带来的价值?这样一来,皇帝势必要重赏,曲家、令君、元珩元珞自然都要水涨船高。

    不过最头疼的还是要属元瑾了。原本当做助力的meimei,突然有了能和自己抗衡的能力,如何都要起防备之心。

    “不仅仅是洋薯,还有洋柿洋瓜洋麦,带了许多回来。”

    这几人七嘴八舌越说越多,元琦心情复杂。这些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东西,但立功的人不是自己这边的。

    思量许久,元琦提笔给卓致远写信,请她找些在伺弄作物上有一手的农人,准备推荐给皇帝。既然失了先机,总要能分一杯羹才好。

    码头修缮了半月,景成二十六年十二月十六日,船队靠岸,回到大周。

    迎接船队的,是乌压压一片全副武装的府兵,看上去约莫有万余人。为首的是正三品怀化将军乔真。因着这些府兵的出现,靠岸时的热闹气氛被压住,仿佛空气都凝固了。

    即便来人也该是嘉赏的圣旨,这些府兵究竟是为何而来?

    “乔将军。”元琦看向乔真,“这阵势?”

    乔真拱手行礼:“末将见过襄郡王殿下。陛下有旨,命末将率领府兵,护送曲大人船队北上回京。”

    护送需要这么大动静?

    很快,元珩就替她解开了疑惑。

    “三姐,乔将军。”元珩和曲亦瑶从船上下来,看见元琦不解的神情,压低声音道,“姑姑从东洋带回来许多金银,所以需要乔将军带人护送。”

    说着伸出三根手指,比了个手势。

    元琦倒吸一口气。

    这么大的阵势,不可能是三万两,那就是三十万?三百万?一年时间带回来这么多金银,难道东洋那边遍地都能拾金?

    元琦半信半疑,却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

    返京的路,沿着运河一路北上。到了京城的码头元琦看着兵士们将成箱的货物抬上马车,车队绵延走出十余里,这才确认,曲亦瑶从东洋带回来的金银,是三百万两。

    曲家这一笔买卖,实在是赚大了。散尽家财又如何,消除了皇帝的忌惮,这一趟走回来,曲家不仅能借此跻身大周士族行列,打通了这一趟航线,以后的财势也只会更胜一筹,可谓是名利双收。

    元琦向曲亦瑶颔首:“收获如此之丰,曲大人居功至伟,母皇定有重赏。”

    曲亦瑶谦逊道:“陛下心怀天下,下官不过区区马前卒,岂敢居功?”

    船队沿运河北上,终于在除夕前赶回京城。

    景成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曲亦瑶率船队归京,历时一年零七个月。

    船队带回白银二百万两,黄金一百万两,洋薯、洋麦等种子十余种。

    景成帝于含光殿设宴,款待归来的船队。

    “臣等六月时在扶桑靠岸,做最后一次休整后,顺着洋流北上,越往北,洋流越推着船队向东偏移,一昼夜能行出百余里。船队渐渐转为向东航行,离扶桑远去,举目四望皆是海水,不见土地。期间疾病、风暴、鱼类袭击,船队十六条船,损失五条,仅余十一条。如此航行了半年多,终于看见了陆地。”

    曲亦瑶的叙述平淡简略,只是在陈述事实,丝毫不见什么惊心动魄,许多朝臣都渐渐失去兴趣。

    “哦?是何地?”景成帝问。

    “此处虽是蛮荒不开化之地,但山脉河流众多,适宜种植。臣带人深入内陆,带回来不少当地作物,亩产比起稻麦高出数倍。若能在大周种植,百姓将再无饥馑。”

    景成帝已经在曲亦瑶上呈的奏章上知晓了此事,并未见异色,但诸多朝臣们都是第一次知晓,比稻麦亩产高出数倍作物。

    户部侍郎李菁更是神色激动:“可有种子带回来?”

    李菁身份特殊,是大周南北尚未统一时,南朝皇室的遗民,也是景成帝已故宜君的meimei。武帝统一南北后,南朝皇室女子流放,男子充入教司坊。李菁因在农事上颇具天赋,被景成帝特赦。

    景成一朝二十多年来,李菁一直致力于改良稻种,现在听到有亩产如此之高的作物,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

    不仅是李菁,方才对曲亦瑶的话毫无兴趣的众臣们,也小声议论起来。李菁身边的人干咳几声,示意她注意礼节。

    李菁离开座位,向皇帝行礼道:“陛下,臣听说有这样的作物,一时激动,御前失仪,请陛下责罚。”

    景成帝摆摆手:“无碍,朕知晓爱卿见猎心喜的心情。曲爱卿,种子在何处,呈上来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