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中二少年的足球梦 (第2/2页)
“可以是因为喜欢,可以是因为钱,可以是想要扬名立万,甚至可以是拯救世界,但不能是因为我。” “如果是因为我,那我会告诉你,别踢了,回去吧,趁着现在,后悔还来得及。” “来到沪城的这段时间,你肯定也感受到了,踢球真的很苦,这还仅仅只是在国内的足校,到了成年职业队,到了国外,尤其是顶级联赛,会比现在苦上无数倍,压力大到令人崩溃。” “每一个踢球的人心里都必须要有一个信念,你为了什么而踢球?” “没有信念,你就不可能坚持下去。” …… 王硕和张小鹏在偏僻的角落谈了很久。 自从王硕穿越以来,他从来没像今天这样,跟张小鹏敞开心扉地聊过。 他也第一次感受到这位好朋友心中的迷惘、彷徨,以及对未来的恐惧。 16岁的少年,往往是矛盾的。 一方面他们觉得自己无所不能,觉得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可另一方面,他们又很容易变得手足无措,变得诚惶诚恐。 张小鹏毫不掩饰自己踢球的目的有很重的赚钱因素,王硕觉得这没什么问题。 通过踢球来赚钱,来养活自己,改善家庭环境,这不是全世界绝大多数职业球员都在干的事情吗? 在欧洲顶级联赛踢球的人,绝大部分都是来自底层家庭,极少有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去踢球,为什么? 因为中产阶级家的孩子都去读书了。 明确了目标,张小鹏还需要改变一下自己的思路和努力的方向。 “首先,基本功是肯定要打牢打扎实的,所以每天还是要继续坚持,勤练不辍。”
“但在具体的方向上,我们目前国内大部分都是像韩旭日这样的传统的得分中锋,身体对抗不错,头球很好,这是我们的传统优势。” “但根据我对欧洲足坛的了解,这种类型的中锋开始不吃香了,未来的中锋一定要有很强的战术作用,身体要能压得住对方的中卫,背身拿球能力要强,拿得住球,转得了身。” 张小鹏明白王硕的意思了,“你是说,我就专门练这一块?” “对,先把自己变成一个特长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踢出自己的特点,站稳脚跟,踢上比赛之后,再慢慢补上其他的短板,所以基本功一定要打好。”王硕再次提醒道。 张小鹏看到了方向,重重地点头,又问道:“你觉得,这样能踢出来?” “以你的天赋,只要肯吃苦,拼命地练,在国内联赛踢球肯定没有问题。”王硕很看好张小鹏转型的方向,甚至早在灵山县时,他就一直都是朝着这个方向去培养张小鹏。 张小鹏听后,咬了咬牙,“我也想跟你一样,出国踢球。” 王硕倒是一愣,听张小鹏的语气,他这个想法很坚决。 “为什么?” “很简单,我们是好兄弟,说好了一起并肩作战,你出国踢球,我不能落后你太多。” 年轻就是这样好。 重新找到了方向,张小鹏立马又恢复了往日的活力,甚至变得有些中二了。 “那你得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王硕笑着鼓励道。 …… 随着首场友谊赛胜利,学校内的氛围立马又回来了。 年轻的球员们在球场上又开始变得青春飞扬,活力四射,尤其是在训练场上,一个个都充满了干劲。 足球场上,一切都是靠实力来说话。 王硕凭借着半场比赛的出色表现,帮助球队逆转了杭城队,实力也得到了队友的认可和接纳,就算是赵一帆,都对王硕的态度彻底改观。 这点不仅仅是在更衣室里,也体现在训练场上。 经过了一场高水平热身赛的刺激,王硕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例如他跟队友的配合默契还远远不够。 意识到这点后,王硕开始改变往日自己一个人埋头苦练的作风,开始重视跟队友之间的沟通交流,平时训练中也注意去观察队友的一举一动,了解他们的特点和能力。 高怀仁和马永成也明白这点,所以在安排训练项目的时候,也会有意识地加强王硕跟队友的这种配合与联系,尤其是王硕跟赵一帆。 从对阵杭城队的比赛就能看出,踢十号位的赵一帆在球场上很容易陷入对手的包围圈,这就导致特训营的中场运转失灵。 可在下半场,王硕上场之后,两人之间有了连线,球队的中前场进攻才盘活了。 这也让教练组看到了一种可能性,就是让王硕和赵一帆在球场上形成类似双核的格局。 王硕也因此得到了更多的战术权限,不再拘泥于左边路,而是给了他更多的自由活动空间。 这也间接证明,王硕在球队里的战术地位提高了。 同时,他也成为了球队的首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