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小成级切开术,地位再次攀升 (第2/3页)
这回已经拥有了高年资主治的切开水准,相当于手术室的老将,再切病饶大腿,安全系数肯定要高得多。 切开的创口也会更加齐整,有利于缝合与愈合。 取骨瓣时同样能够用到切开法。 在患者的大腿近膝部位,已经画好炼位。 李敬生确认无误,这才下刀。 大腿内部有一根非常精的动脉血管,叫做股动脉。 做很多心血管介入手术都是从股动脉入路。 如果把它切破了,与切破颈部大动脉的后果没什么区别。 手术的风险性不言而喻。 不过话又回来,颈动脉切破了,止血困难。但是大腿股动脉弄破了,只要不是在大腿根部,基本上还是有很多办法可以快速止血。 比如最常用的捆束止血。 还有压迫止血,都能有效止血。 大血管不能用电凝止血,血管修复为最常见的止血手段。 吴教授略有些紧张的看着李敬生气定神闲的一切划开患者的腿部皮层。然后一刀刀继续往下划拉。 “这个妖孽,切开术明显又有质的提升,实在太妖了!” 吴教授看得眼睛一阵眩目。 李敬生无论是心态,还是手法,又或者切出来的创口,比切腕侧创口时要更加高明。这种进步是真的很吓人,也让所有医生感到‘酸’。 能不酸吗? 从精通级跃升到成级别,他们至少要锻炼三五年,这还得是悟性好,勤奋刻苦的那种好苗子。 再看看李敬生,直接一台手术就实现了切开水平的跃升。 对于这些饶羡慕,李敬生直接无视。 他保持着稳定的心态,正在细细感受着刀感的反馈。 那种细致入微的刀感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 或者,刀感明显变得更加敏锐。 现在如果让他切A4纸,闭上眼睛,三层以内应该想切几层就切几层。 真不是吹牛皮,而是凭借刀感反馈有着这份自信。 他此刻正在细细分辨手术刀划过患者的身体时,切不同组织带来的刀感反馈。 也正因为如此,他总是切完一刀,然后停下来‘休息’很久,再切第二刀。 外人以为他是在休息,调整状态,实际上并不是。 而是在努力分辨着每一种刀感反馈,并且记住它们。 切皮肤时,刀感会比较涩,像是在牛皮纸上划过。 那是因为人体的皮肤看似光滑,实则粗糙。 还有,皮肤的深度他也能够通过刀感反馈得出一个较为精确的厚度。 切脂肪层时,刀感比较粘。 它们的厚度也并不统一,有的脂肪层厚,有的薄一些。 这种敏锐的刀感明显不是精通级切开法能比。 除此之外,他对血管的感应也明显更加敏锐,更加细致入微。 之前快要切到大血管时才会有所感应,现在这个能力进一步提升了。 刀刃靠近血管,只要轻轻压上去或者划过,他立刻就能知道。而且他还能进一步分辨是否已经切到了血管壁。 这相当于又多了一重保险。 以前他是感受不出血管壁的。 “手术一途,果然是每进步一层,都会有截然不同的新能力。太神奇了。” 他现在因为能够感受到血管壁的存在,所以切到较的血管时,也能发现。但是还没办法及时避开它们。 往往都是手比脑快,切到了,大脑才能得到手指的刀感反馈。 骨瓣的取下比想像的要容易很多。 又给他带来了102点生命值,切开法的熟练度同样涨了一些。 取完后,做植骨。 “李医生,可以让我来缝合腿部创口吗?” 秦医生在旁边看得眼馋极了。 吴教授手下其实也就只有秦医生与阮勤两人能够胜任缝皮的任务。 现在李敬生是主刀,秦医生想要捞这次锻炼机会,不得不低声下气的向李敬生请示。 “这事你问吴教授,他认为你有能力缝合患者的腿部创口,这个机会就可以给到你。腿部的张力相当大,缝合时必须要考虑进去。” 李敬生现在的能力确实已经超过了秦医生。 还真有资格指点他几句。 “伱试试吧!” 吴教授这人有不少缺点,不过对手下的医生培养力度还是挺大的。 不像有些医生,这也怕那也怕,什么都捂在手里自己弄。 “谢谢吴主任!谢谢李医生给我这个锻炼机会,我一定会好好缝。” 秦医生闻言后大喜。 本来,他今年有一定机会升主治。 因为总住院马上就干满一年了。 按照科室的规矩,一般都是先进修,然后回来干总住院一年,接着就开始排队等着拿主治的聘书了。 名额不紧张的情况下,总住院结束,最多三个月以内就能聘主治。 眼下骨外科因为业绩不佳,竞争不过其它厉害的科室,分到的主治名额才两个。 僧多粥少,只能先挑重要的医生培养。 李敬生对骨外科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门诊手法复位、住院部疑难病例诊断、手术,那真的是样样精通。 所以,华主任力排众议,这次直接把一个主治名额给了李敬生。 剩下的一个,十一个医生去抢,竞争有多惨烈可想而知。 秦医生其实是一个挺上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