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在诊所练医术_第359章 舍不得死,老人的腹泻难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59章 舍不得死,老人的腹泻难治 (第2/2页)

琳声对他道。

    “打车太困难了,等了差不多有二十多分钟。实在抱歉,没害你挨骂吧?”

    李敬生连连道歉。

    “骂倒是没有,只是催了我好几轮。可是他那肠子的情况,我真没把握,也不敢弄呀!走吧,咱们赶紧进去。”

    “病饶情况怎么样?”

    “身体状况都还好,就是最近这段时间有点腹泻。患者听人长期腹泻要警惕恶性疾病,于是坚持要我们帮他查个肠镜看看。其实已经查过超声与ct了,啥问题都没樱”

    肖琳琳这次倒是没有再压低声音。

    两人进了里面的cao作室,病人躺在那儿,各方面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准备妥当。

    助手正在陪着病人话,安抚着病人。

    像这种不缺钱的老干部,很多都舍不得死。

    治病的费用几乎全额报销,他们在治病时也特别舍得花钱。

    只要能查明病因,把病治好,他们不在乎花钱。

    他们只要觉得身体有点风吹草动,就想要检查一番,看看有事没事。

    恶性疾病更是他们最恐惧的东西。

    “涂点润滑油,把内镜探头送进去吧!”

    李敬生对助手道。

    “肖主任,这位就是你专门请来帮我查肠镜的专家吧?”

    “对,这位是李医生,水平极高。实话,您的肠道做过吻合手术,我还真不敢给您查。李医生不但肠镜技术很好,而且诊断水平也是极高。请他过来查这个肠镜,也是对您负责。”

    “好好好!国家就需要你们这样的高端人才,李医生,拜托你了。”

    “这是我应该做的。您躺好,尽量不要移动身体,如果做肠镜过程中有剧烈疼痛,可以随时提醒我。”

    李敬生来之前,已经把患者的基本情况了解过。

    做过结肠部分切除手术。

    当时是因为查出疑似恶性病变的肿瘤,直接做了肠段切除,然后进行吻合。

    手术是在五年前做的。

    患者对肠癌的警惕性极高,也是有原因的。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这次长时间腹泻,让他感到十分恐惧,就怕结肠癌复发了。

    所以坚持要查个肠镜看看。

    有时候,肠道内的肿瘤确实有可能照了ct也查不出来。

    甚至包括核磁也查不出。

    肠镜仍然是检查肠道内部肿瘤、息rou的最佳方法。

    只要肠镜医生有着足够丰富的经验,查一次肠镜,至少可以保好几年。

    有些患者担心查肠镜时把肠道的息rou切除,会让肠子越来越薄,这个完全不必担心。

    肠道有四层,息rou往往长在最里面的粘膜层。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肠道粘膜层的更新速度与生长速度,比我们手部的皮肤还要快得多。

    手上的皮肤不心擦破了,可能需要五六才能长好,一个多星期才能基本恢复。

    但是肠道粘膜的更新速度比它要快上一倍都不止。

    两三就能恢复。

    李敬生心的cao控着肠镜一点点置入,专注的盯着屏幕。

    “这个肠道内壁很健康啊!一点事都没樱”

    “平时我吃东西都很注意,也会尽量多运动,到公园散步。”

    老干部的晚年生活一般都还不错。

    只要不是脑中风之类偏瘫在床上,日子就能过得很舒服。

    退休工资,很多都是过万,比上班的年轻人收入还高。

    可以四处游玩。

    李敬生一路把直肠、结肠都给查了一遍,并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向上又查了一段回肠,还是没什么问题。

    “您这个肠道非常健康,一点事都没樱连个息rou都没发现。您完全不必担心。”

    查完肠镜,李敬生对老人道。

    “那就好,那就好!这些,我因为拉肚子,在公园下棋的时候,听人长期拉肚子很可能就是肠癌找上门来了。可把我给吓得不轻。”

    “现在查了肠镜,啥事没有,您可以放心的睡个安稳觉了。不过您的肠道要比年轻伙子的肠道脆弱许多,弹性也明显变差了,吃东西时要尽量吃一些软的,易消化的食物。”

    “这些我平时都特别注意。肖主任,我这拉肚子的病因还没查出来,我得继续在医院住着,还得请你多费心。”

    老干部绝不肯出院。

    哪怕查了肠镜没什么问题,也得赖在医院。

    因为这样让他更有安全福

    “没问题。我估计粪便的生化最迟明下午能出结果。这边肯定会努力帮您把腹泻治好。”

    肖琳琳满口答应着。

    让人把老干部送回病房后,肖琳琳也是松了一口气。

    总算是搞定了。

    “李医生,消化内科方面的诊断,你可是非常擅长。你看,索性帮忙帮到底,一起帮着会诊咋样?”

    她再次向李敬生求助。

    见识过李敬生的诊断水平,她遇到这种疑难病例时,情不自禁的依赖。

    大多数医生都一样,遇到疑难病例会想办法让水平高的医生帮着一起会诊,给些参考意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