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94章 两例全部成功,终于是第一作者了 (第1/2页)
他在决定接下这单大业务之前,就已经把赵总的结肠癌报告看过了。 惟一遗憾的就是只有一个影片。 一般有点水平的医生都不喜欢看别的医生出的报告,他们更喜欢看片子。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精准的判断出病人的情况。 出报告的医生,水平有高有低,漏掉一些重要信息,甚至误诊的例子并不在少数。 如果接诊的医生只会看报告,那就有可能跟着一起误诊。 很多实习医生到医院实习时,上级医生经常挂在口边念叨的两句话分别是,咱们当医生的要学会保护好自己。咱们当医生的不能只会看报告,要学着自己阅片,诊断。 “明天约赵总手术好了。有了今天的成功经验,明天的手术应该有把握做好。” 李敬生已经与赵总谈好两天了,但是考虑到手术的复杂性和风险,怎么切这颗结肠癌,他一直没有想好。 直到今天切那颗贲门癌,让他验证了新术式可行,这才有了较大把握完整切掉那颗结肠癌。 …… 第二天,李敬生正在上班,人民医院田主任的电话已经打过来了。 “李医生,我特意去实验室看了你切下来的那颗贲门肿瘤后,算是彻底服了。真是江山代有人才出,你让我见识到了创新的重要性。 也让我看到了什么叫有为青年。” 田主任的语气中透着激动。 他身为消化内科的主任,本身就是这方面的专家。 那颗贲门瘤,在他看来,想要内镜完整切除,几乎不太可能。 但是李敬生却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这让田主任感到十分震憾。 “我能够取得一点小进步,那是因为有您的大力帮助与支持。真的特别感激您。” 李敬生的成功,离不开这些大佬的全力支持。 要是没有田主任的支持,他别说在人民医院做内镜手术,就连患者都很难接到。 喝水不忘挖井人。 他做出了成绩后,还记得向田主任道谢,这让田主任感到十分高兴。 懂感恩的人,往往都很受欢迎。 “哈哈,我就喜欢支持你这样的有为青年。那个病人的恢复情况出乎意料的好,说明你这种新的手术方法极具价值,你把它好好总结一下,可以发表一篇学术论文分享出来嘛!好的医术,就应该推广。我有一种预感,你创新的内镜术式,很可能引领世界潮流。 甚至改变内镜手术的传统方法。” 田主任对他的新术式非常看好。 这也说明他已经从连涛那里了解到了李敬生的手术方法。 传统内镜手术切除消化道肿瘤,需要把黏膜切开,然后再把肿瘤挖除,最后完事了,再把黏膜维合好。 还有一种是整层切除。 都知道,黏膜对消化道内壁有非常重要的保护作用。 它就相当于体表的皮肤一样重要。 把它切开,这对消化道的伤害极大,对病人的术后恢复也是极为不利。 恢复时间会相当漫长。 更会增加感染风险。 李敬生的这种新术式,能够完整剥离肿瘤,但是仍然避免不了切开黏膜。 他觉得还有更大的提升和改进空间。 即便如此,他新发明的术式,也有着许多传统内镜手术没有的优点。 绝对属于内镜手术的重大进步。 “听您的,我把这种术式的cao作摸得更熟练后,写成论文发表。不过要说引流世界潮流,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李敬生本来就有写论文的想法,现在田主任也提到了,他自然是顺势答应。 “对了,那位赵总的结肠癌手术,我准备今天晚上做,还需要您给安排一下术前准备工作。” “没问题,等会我直接安排就可以了。” 田主任与他聊了几句,挂断了电话。 身为科主任,又是主任医师,特别忙。 …… 傍晚,下班后,李敬生带着团队的两名成员前往人民医院。 连涛特意抽了时间,已经安排好了一切。 都说朝里有人好做官。 在人民医院这边有着连涛这位主任医师当团队成员,确实可以带来许多便利。 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医院,人情关系永远都绕不开。 它能带来的好处也是非常可观。 内镜室内,赵总躺在台上静静等待着。 “李医生,我的那颗瘤子就交给你了,千万别客气,一定要帮我弄死它。” 赵总是个生意人。 说话也是与普通人有很大不同。 “哈哈,放心,我和我的团队从来不会对任何疾病心慈手软。” 李敬生笑着回应。 全麻后,肠镜手术很快开始了。 李敬生一点点cao控着肠镜抵达病灶部位。 一颗相当大的肿瘤出现在内镜的显示屏幕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