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99章 论文火了,这是要背叛师门? (第2/3页)
。 因为他本人给患者手法正骨时,自身有着极为丰富的经验,技术也已经很好了,对力道的把握,能够自然而然的达到一个刚刚好的水平。 他能达到这种程度,学生们却很难达到。 今天,他的摸骨术晋升到登峰造极后,正好杨鲁庆给一个腕关节移位的儿童治疗。事后,他这个当老师的给孩子摸骨复查,看看是否已经复位成功。 经过仔细检查后,他发现孩子的骨膜居然有一些损伤。 从骨伤的新旧程度,以及一些细节,他几乎可以肯定,骨膜上的一些伤,就是杨鲁庆在复位过程造成的。 好在并不严重。 当时家属和患者在场,李敬生没有说。 现在找到机会,给几个学生提醒一下。 “明白,下次我会注意的。” 杨鲁庆点点头,态度诚恳。 “老师,我想跟您说件事情。” 杨鲁庆犹豫再三,抬头看向李敬生。 “你说吧!” 李敬生看他一副很郑重的样子,也不知道这小子想要说什么事。 “我想离开您一段时间,不管我做什么,请您相信我,永远都是您的学生。” “杨鲁庆,到底啥事啊?说得这么神神秘秘。” 黎丽问道。 “过段时间你们就知道了。” 杨鲁庆不肯说详细原因,只说要离开李敬生一段时间。 “我相信你。” 李敬生拍了拍他的肩膀,以示鼓励。 而且没有追问是什么事情。 杨鲁庆则是回以感激的笑容。 吃完饭,李敬生去住院部找女朋友。现在比较闲,正好可以帮欧晴岚多诊断几例疑难病例。 只是骨外科现在接诊到的病人数量在不断下降,吴教授又是骨外科最弱的一个,受到的影响更明显。他们第二组的病人,日益减少。 如果两三个月内没有改观,到时候肯定会裁员。 医院最常用的手法是让部份医生或护士回家呆着,但是会给他们发放基本工资。 毕竟培养一个人才非常不容易。 万一医院的业务回暖,想要临时招人很不现实。 李敬生到了住院部后,并没有急着去办公室,而是跑到护士台询问那个双腿屈曲,无法伸直的患者住在哪间病房。 “没有这样一个病人啊!” 护士妹子满脸茫然。 她们还特意帮李敬生翻看了上午办理的住院病人,确实没有一个这样的患者。 李敬生顿时感到有些不妙。 那个患者是他的抖音粉丝,本来说得好好的,答应住院做进一步检查。现在患者没有住院,如果去了其它大医院还好。 就怕跑到对面的魏氏医骨馆手法正骨去了。 十有八九会出大问题。 骨结核是一种很可怕的骨病,发展到那位患者的程度,如果强行手法复位,很容易致残。 这时,李敬生的手机响了一下。 有人发微信过来了。 他拿出手机查看。 是母校的老师发过来的祝贺信息。 “李敬生,非常棒!你写的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已经在国内医学期刊爆了。校长让我告诉你,学校以培养出了你这样的优秀学生为荣。” “谢谢老师和校长的关心。” 李敬生回了一条信息后,正准备上网查看一下那篇论文的情况。 说实话,他发表了以后,基本就没管了。 上次投稿完了后,那边告诉他审核进度,终审是昨天通过的。 没想到今天就爆了。 果然还是要有编辑推荐才行。 刚打开网页,又有电话打进来了。 这回是狄教授打过来的电话。 李敬生就是给狄教授担任助教。虽然只是名义上的助教,但是两人一直保持着来往。 狄教授会时不时的鼓励李敬生把手法正骨的理论知识进行整理归纳,然后争取发表一些有科学依据的学术论文。只是李敬生实在太忙了,而且手法正骨的理论本身就不太被医学界认可。 李敬生也就象征性的写过一篇。 狄教授亲自帮他修改,完善,最终论文得以发表成功。 只是影响因子很拉胯。 从那以后,李敬生对于手法正骨类的论文就不再感兴趣。 有那个闲功夫,还不如多治几个病人来得更实在。 “狄教授,您好。” 李敬生恭敬的问好。 这些年轻大的学者,除了少数混日子的‘虚胖子’,大多数教授都有着真才实学。 狄教授一辈子都在研究骨骼结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