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七章兵家~尉圣尉缭 (第2/3页)
高的国家,对军事法规的建设十分重视。这种建设军队的法律法规为秦军最终能够西出函谷关,最终横扫六国提供了非常好的制度上的保障,对秦国的军事实践也起到了重大的指导作用。 除了具体的军队规划,尉缭还提出了很多重要的军事思想,比如,“兵胜于朝廷”的思想,就是秦王政取得军事胜利的根本条件。 里面讲到,在战争的过程中,要“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要实行正确的占领政策,使当地的民众能够安居乐业。在战争选择的时机上,要利用敌国内部君王无道、上下离心的时机等等。 与吕不韦一样,古人能留下一书,足以万世流芳,虽然《尉缭子》的书,名声不如《吕氏春秋》大。 但术业有专攻,后人在编纂《武经七书》时,将《尉缭子》和《孙子》等一起并列为最重要的兵书,成为重要的军事教材。 尉缭从未穿带甲出征,但是综观秦军后来的种种对外政策,无一不是尉缭的军事思想的具体展现,可以说蒙氏,王氏的每一场胜利都有尉缭的一份功劳。所以尉缭为秦国第一军事思想家,是名副其实的。 尉缭是魏国人,是战国时期的兵家代表人物。他主要活动在秦王嬴政时期,魏国派他去秦国游说,结果是一去不回了,被嬴政任命为了国尉,成为了秦国的大臣。 那么尉缭为什么会留在了秦国呢?其主要原因有三点。 尉缭是战国的兵家代表人物,因此他是很懂军事的。他编写的《尉缭子》受到历代帝王和军事家的重视。秦国当时的将领也不少,那么嬴政是看上了尉缭哪方面的优势呢? 秦国虽然不缺将领,但是缺少军事理论家去指挥作战,没有把握全局,制定军事计划的人。这样尉缭的到来,可以填补秦国在这方面的空白。 所以秦始皇重用他也是考虑到他有军事理论方面的才华,尉缭的军事才华吸引了秦始皇的注意。 尉缭到秦国是准备去游说秦国,却向嬴政献了一计。尉缭建议嬴政去贿赂各诸侯国的权臣,来扰乱他们的谋略,这样就能实现嬴政统一六国的愿望。 这正是嬴政想要的结果,因此嬴政认为尉缭不是一般人,而秦国正需要这样的人才。嬴政为了能让尉缭留在秦国,对尉缭是非常的恩宠,给尉缭很多高规格的生活用品,而且对他是非常的恭敬。 尉缭就是因为献了这一计,使得嬴政决定要重用他,因为尉缭对秦国统一中原有决定性的作用。 尉缭到秦国游说,结果意外被嬴政看中,要重用他。可是尉缭认为嬴政性格刚烈,不能容忍被人冒犯,对敌人毫不手软,缺乏仁德。 因此尉缭多次拒绝嬴政的求教,并逃离秦国。这使得嬴政非常愤怒,要杀尉缭。这时李斯为尉缭求情了,他向嬴政提议,让他追回尉缭,并建议嬴政授予尉缭国尉的官职。 在李斯的劝说下,尉缭最后答应帮助秦国,成为了秦国的大臣。李斯的建议既帮了秦国,也帮了尉缭。 尉缭能被嬴政重用,以上三个条件要同时具备才行,否则尉缭是不可能被嬴政重用。 尉缭不懂军事,嬴政也不会在意有这么一个人;如果尉缭不献计嬴政,那么嬴政也不会想到重用他;李斯如果不阻止嬴政杀尉缭,那么尉缭就会被嬴政杀了,尉缭被重用的事也就没有了。 所以尉缭能够在秦国为官,既要感谢李斯,也要感谢他自己,再加上时机的出现,那么尉缭被重用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因为秦国没有像尉缭这样的军事理论家,所以他才被嬴政重用。如果秦国有一个像尉缭这样的人,嬴政也不会那么重视他了。 尉缭一到秦国,就向秦王献上一计,他说:“以秦国的强大,诸侯好比是郡县之君,我所担心的就是诸侯‘合纵’,他们联合起来出其不意,这就是智伯(春秋晋国的权臣,后被韩、赵、魏三家大夫攻灭)、夫差(春秋末吴王,后为越王勾践所杀)、闵王(战国齐王,后因燕、赵、魏、秦等联合破齐而亡)之所以灭亡的原因。希望大王不要爱惜财物,用它们去贿赂各国的权臣,以扰乱他们的谋略,这样不过损失三十万金,而诸侯则可以尽数消灭了。”一番话正好说到秦王最担心的问题上,秦王觉得此人不一般,正是自己千方百计寻求的人,于是对他言听计从。不仅如此,为了显示恩宠,秦王还让尉缭享受同自己一样的衣服饮食,每次见到他,总是表现得很谦卑。 尉缭懂得面相占卜,在被秦王赏识之初曾经认定秦王的面相刚烈,有求于人时可以虚心诚恳,一但被冒犯时却会变得极之残暴,对敌人也毫不手软。尉缭认为这样的秦王欠缺照顾天下百姓的仁德之心,多次尝试逃离秦王为他安排的住处,(《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 尉缭这段话也是历史上关于秦始皇面容的最早记录),相传“曾与弟子王敖一夕遁去,不知所往。”尉缭刚入秦时,与后来的秦国将军蒙恬偶遇,蒙恬为之亲自牵马,请回府中。蒙恬曾请尉缭继续著书,尉缭断然回绝,并打算离开蒙府,在蒙恬的苦苦央求下才留下。秦始皇嬴政多次求教,尉缭多次拒绝,后来出走。秦王大怒,本欲杀之,但在当时的廷尉李斯的苦求下同意让李斯将其追回,并在李斯的建议下授以国尉之职。最后终于得到尉缭的首肯,愿意扶助秦国,入朝为臣。 当时的情况是以秦国的力量去消灭六国中的任何一个事不成问题的,但是六国如果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秦国,那么秦国将会非常的危险,所以摆在秦王面前有一个刺手的问题,就是如何能让六国不再“合纵”,还有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当时秦王身边有很多著名的将军,猛将成群,而真正懂得军事理论的军事家,却一个也没有,靠谁去指挥这些只会打仗的猛将呢如何在战略上把握全局,制定出整体的进攻计划呢这是秦王当时非常关心的问题,自己虽然出生于王室,善于心计,但是自己缺乏带兵的经验,李斯他们虽然主意很多,但是真要上了战场,一个都没有用。 尉缭博学多才,富有谋略,是当时杰出的兵家代表,后来到秦国去游历,到达秦国的时候便遇到了秦国的大将蒙恬,蒙恬发现尉缭对军事战争的指挥能力非常的强,想邀请他跟自己交流一下,但是尉缭还想继续去别地云游,蒙恬的再三挽留之下才同意留在秦国,嬴政知道蒙恬的住处来了一个军事造诣很高的人,赶忙来到他的住处跟尉缭交流。 嬴政走了以后,尉缭跟身边的人去评价秦王的面相说到,我今天看见了秦王,他的眼睛狭长犹如蜂鸟,鼻子又高又坚,就好比老鹰的鼻子,手臂犹如鸟的翅膀一般,他的说话跟野狼一样,他缺乏仁心,是一个有狼子野心的人,今天我的身份很低下,他过来请教,只不过是为了达到他的目的罢了,假如有一天他真正的统一全国,那么天下的所有老百姓都会成为他的俘虏,这样的人我最好还是不要待在他的身边为好,后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