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六章魏:乐羊,翟璜,任座 (第2/5页)
,历史读到此处,不细思极恐,脊背发凉! 《史记》载:“赵献侯十年,中山武公初立,居顾”,在三家分晋前后几十年间,韩赵魏三家皆在与中山国频繁开战,“赵鞅伐鲜虞”、“荀瑶灭仇国”、“荀瑶伐中山、取穷鱼之丘”,这种种系列军事行动对中山国造成了巨大威胁,尤其是韩赵魏三家政局稳固,成为周天子赐封的正统诸侯国而后,中山国的生存空间更加狭窄。因此中山国武公率领族人离开山区,向东部平原迁徙,本身也是为的躲避三晋之攻伐。 中山国的渊源跟早期的戎狄有关,中山人大多皆为戎狄种源,跟诸侯列国的祖先一样,都是从西部地区向东迁徙而来。尤其是在镐京之乱前后,这支族群已经成为地区重要力量。郑桓公当年在选择郑国新都城所在时,曾经有过“是非王之支子母弟甥舅也,则皆蛮、荆、戎、狄之人也。非亲则顽,不可入也。其济、洛、河、颍之间乎”的讨论,其中正是有中山人的祖先狄人族群。狄人部族长期生活在晋国的边境,与晋国的战争从始至终就没有断过。 当年生活在蛮荒之地,突然来到中原人的土地上,发现这里的环境更好,狄人便在这里落地生根,从戎狄时期这支族群就是中原人的噩梦,如狄人灭卫国和刑国,发展到晋国与鲜虞之间的战争,这支族群从来没有经历过长时间的和平,在血与火的锤炼中这支族群逐渐成为一支善战的族群。而至东迁建国,成为中山强国之时,《战国策》中有“昔者中山之地方五百里”,中山国夹杂在齐赵之间,俨然已经能够与中原强国并驾齐驱。这也是中山族群的繁衍和演变。 中山国最出名的就是中山狼,虽说没有证据证明中山人的图腾是狼,但是中山人既来自狄人,狄人本身就是逐水草而居的族群,多草原属性,崇尚野性与杀戮,因此在学习中原礼乐文化的同时也接受了中原人的糟粕,比如中原人的残酷刑法。在后来乐羊攻打中山国的时候,中山人为报复乐羊,把乐羊的儿子做成了rou汤端给乐羊喝,这种残忍的做法,如果从中山人的渊源上来分析,也就在情理之中。这样的族群当然不为中原人所接纳,在中山武公的继任者中山桓公掌握国家大权后,由于桓公年幼,导致国政不稳,内忧外患,魏国借此时机派遣大军攻灭中山。 中山国灭而后,中山桓公并没有死,而是在大臣们的帮助下逃亡到了山野深处,此后二十多年间聚集旧族,在齐国的扶持下攻破灵寿城,即以此城为中山国都城直至国破。有意思的是,在当年乐羊攻破中山而后,魏文侯把魏国太子击封到了中山故地是为中山君,这位太子击其实就是后来的魏武侯,魏文侯又“封乐羊于灵寿”,也就是说中山故地的守卫者是魏国最强的太子和深懂中山国情的乐羊,那么中山桓公居然能够成功复国,也算是真正的报了仇。 翟璜,亦名翟触,生卒年不详,出生狄族,战国初期魏国国相,辅佐魏文侯,并帮助其灭了中山国,爵至上卿。翟璜为相三十余年,为魏文侯推荐大量栋梁之才。推荐吴起守西河,推荐西门豹为邺令防备赵国,北门可为酸枣令抵御齐国,推荐乐羊灭中山国,推荐李悝改革变法,使魏国大治,历史上的翟璜巧言善辩,是个聪明人,至善终正寝。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国君,前军完全溃败,国君左右主将战死,请国君速速离开此地”......魏文侯想吞并中山小国,反被对方吊打。“我堂堂魏国之师,竟败于宵小中山之手,寡人有何脸面再回魏国,受万民朝拜!” 翟璜双手作揖:“只要国君在,魏国就不会灭亡,雪耻复仇,指日可待!”魏文侯却心灰意冷,欲和将士们一同就义。 翟璜见魏文侯身边护卫,都全神与接近的中山军拼死作战,猛然将剑拔起,架在文侯脖子上,大喝一声:“除非国君速离此地,否则休怪翟璜成全国君,翟璜不愿自己的国君活受别国凌辱,君亡臣死,成全国君之后,臣也会拔剑自刎于此!”孰料此举却激起了魏文侯的求生欲,文侯趁翟璜不留神,将剑向上猛挑,一剑斩断翟璜之剑,凛然转身登上战车,下令速回京师。 看着国君渐渐离去,翟璜又全然不顾纲常礼节,一把抱起国君夫人子夷,放到自己的战车上,猛地朝马屁股拍了下去,战车载着国君夫人呼啸而去。 翟璜转身向后,一挥手中残剑,怒吼道:“护国护君,杀......”带领残余将士,建起了一道防线,阻止中山军追击文侯。而翟璜所做的一切,却被子夷铭记在心,从这一刻起她对这个忠君爱国义气凛然的英雄动了心。文侯回国后,当众自判杖刑,以示不甘失败、不甘受辱。可满朝文武,却对此不以为然,不死发奋图强报仇雪耻,反倒是文恬武嬉,言语间尽是阿谀奉承。“此次国君与夫人御驾亲征,虽败犹荣......”“此次兵败不足为虑......”文侯失望至极深感茫然...... 魏文侯破格重用翟璜,开创百年霸业 满朝百官无人了解魏文侯此时真正的感受,继续侃侃而谈,甚至还扬言,兵败事小,纲常伦理事大,进言国君处死那个不顾纲常礼节的翟璜。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翟璜临死前吐槽内心想法,“我魏国今日之败,非国君之过,亦非众将士之过!而因朝中百官文恬武嬉,昏庸专横,令天下贤士尽忠无路,效国无门!”马夫之子竟敢妄议朝政,魏文侯举剑就砍,不料砍断的不是头颅,而是绑住翟璜的绳索,众臣个个惶恐不已。国君夫人却很欣赏,当晚她沐浴斋戒,准备好好犒劳眼光卓越的文侯,却遭到了冷遇,“看我魏国满朝昏庸,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呀!”翟璜的话就像是一把利剑,深深地刺痛文侯那颗野心勃勃的雄心。 三国分晋,赵国最强,魏韩加起来都不如赵国宽广,而魏国地处中心,西有秦韩,南有楚,北有赵,东有齐,易攻难守且毫无纵深,是个正儿八经的四战之地,如果不向外扩张,就只有被列强吞并的份。 所以扩张的首个目标,就是实力较弱又接壤的中山小国。可谁曾想,堂堂魏国之师,竟被中山小国,打得损兵折将落花流水......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差距,让文侯不得不重新审视魏国的朝堂。直到今天他才明白,究其根本就是朝纲僵化人事繁冗,再不变革就是死路一条。 魏文侯痛定思痛,终于喊出了那个破天石惊的治国口号“夺yin民之路,引来四方之士”。所谓yin民就是指那些尸位素餐的卿大夫们,文侯规定从即日起,不管他祖上功劳大小、世袭爵位高低,只要是碌碌无为者,一律罢官夺职。 而四方之士指的是天下的饱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