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一章 李逍简直无法无天,可恶,咱亲自去看看!倭国插上大明旗! (第2/5页)
> 增加俸禄,更改科举,这两项又双管齐下,朱元璋再次发现,现在新一批入仕的官员,似乎真的比以前更能干事情了。 许多事情吩咐下去,办的利利索索的。 不少小官安于现状,觉得爬不上去,那就不爬了,不送礼,不讨好人,干好眼前的一份工作,收入尚可。 所以.结党营私的情况,也缓和了许多。 值得一提的是,朱高炽在朱元璋的允许下,花了三年时间,研究组织架构,挑选人才,将军机处给建立了起来。 除此之外,朱棣和朱元璋还研究了“藩王吃垮大明”的问题,对藩王制度再次整改。 削弱了藩王的一些权利,一些待遇。 起初还有不少人不满。 不过朱元璋根本不管那么多,还是照办。 当然了,那些藩王都是朱元璋的儿子,他也没有削的太狠,还是保证了荣华富贵的生活。 总之,因为这些事情,朱元璋和朱棣,五年来都在忙碌着。 朱元璋去北平看李逍的事情一拖再拖。 而朱棣去打仗的事情也一拖再拖。 随着朱高炽的劝说。 朱元璋冷静了下来,缓缓道:“是啊,这五年来,大明出现的翻天变化,国库税收翻了一番,现在官员们也都比以前务实能干,百姓们再也没有饿死的情况出现,这些都是李逍带来的变化啊.” 朱棣笑道:“爹啊,您就放心吧,李逍能有什么坏心思?说他逃跑,更是无稽之谈,恐怕是下面的言官乱嚼舌根子。” 朱元璋笑着点头道:“虽说如此,咱还是要亲自去看看。” 说着,朱元璋缓缓起身,“五年了,咱多次想去北平看看,不是这事,就是那事耽搁了,我这身子骨也不知道能活几年,还是去看看吧。” “爹,您龙体为重啊,儿臣打算举兵北伐,您要不还是” 朱棣心想,这父皇这一走. 自己北伐的事情岂不是又黄了? “天天北伐北伐,少说两句,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 朱元璋挠了挠耳朵道:“等咱去北平回来,此事再谈。” 朱棣一缩脑袋,换了个说法:“爹,您年岁已高,长途奔波,龙体为重啊!” “咱想去看看咱的小兄弟,有问题吗?” 朱元璋脸色垮了下来,气场凌然,“咱这身子骨还动得了,等咱动弹不得,真去不了,咱不甘心。” 其实这些年,朱元璋用李逍的方子调养,五年过去,身子骨倒还好,并没有太坏。 加上没有政务压身,睡觉睡到自然醒,精神也还不错。 朱元璋说出这话,意思就是他要用黄八的身份,去看他的结拜兄弟李逍了。 结拜兄弟身份都搬出来了. 这尼玛.朱棣哪敢再阻拦啊? 他只好笑道:“爹,那您去吧,有儿臣在朝中,您放心。” 朱元璋哼了一声,看向朱高炽道:“是有这个孙儿在,咱放心啊。” 朱棣:“.” 朱高炽揉了揉肚子,露出了胖墩墩的表情:“” “髙炽啊” 朱元璋看了过去。 朱高炽拱手,“孙儿在。” 朱元璋揶揄道:“自从建立了军机处,你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圆滚了,是要生娃啦?” 自从有了军机处,朱高炽总算是轻松了许多。 这rou啊,又开始反弹,比之前还胖乎了不少。 朱高炽嘿嘿一笑:“是呀爷爷,您咋知道?” 朱元璋:“????” 朱棣:“????” 朱高炽急忙解释,一脸幸福的摸样:“不是孙儿生娃,是孙儿的媳妇张氏,可算怀上啦,孙儿马上就要当爹啦。” 闻言,朱元璋和朱棣都是脸上一喜。 朱高炽嘿嘿一笑,拱手道:“还请爷爷给未出生的孩子,取个名字。” 朱元璋琢磨了一番道:“这几年大明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咱希望他以后如你一般贵重沉稳,为天下的之基,基又带土在五行之中,不如就叫朱瞻基,如何?” “朱瞻基” 朱高炽一喜,拱手:“谢爷爷赐名,那就叫朱瞻基。” 朱元璋微微颔首,负手,走向殿外,看向北方的天空。 “这次咱去北平后回来,就能看到咱到曾孙儿出生,哈哈.四世同堂,真乃人生一大幸事!” 这一年,朱瞻基在腹中等待出世。 同样是这一年。 朱元璋独自离开京城,出发北平. 大明的江山,交给朱棣和朱高炽的手中,朱元璋已经完全放心了。 最后的寥寥几年,这个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年迈老者,觉得自己也该为自己而活了. 就如此。 朱元璋坐着马车,上了从南京去往北平的道路。 他走走歇歇,一边化作‘黄八’,四处查探民情。 一边当做旅行,观赏四处的风景。 因此,足足走了两个月,才缓缓走到北平。 随着即将到达北平,朱元璋此时坐在马车上,也开始心中有些忐忑起来。 他手上是弹劾李逍的奏疏,上面列举了很多罪状,不上税收、贪墨、开青楼、取消科举、强征土地、开海、跑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