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元璋命悬一线,李逍妙手回春!神秘老者!朱允熥释放。 (第3/4页)
“起死回生,妙手回春,此乃医中圣手,医圣不过如此啊!!!” 这些御医震撼不已,随后纷纷跪在地上“恭贺太上皇康复!太上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元璋停下,心情大好,哈哈一笑道“你们刚才说国师什么?” 太医院院使拱手道“国师妙手回春,乃是医中圣手,医圣也!” 朱元璋赞同道“说的没错,医圣!这是我大明医圣啊。” 说着,他看向朱棣道“老四,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朱棣也是心中狂喜,拱手道“父皇,孩儿明白,给李逍再立一碑,在塑一像,曰为医圣!” 李逍懵逼,啥情况啊? 给我立碑是干啥? 刚成儒圣,又成医圣,自己在大明,是来集称号来的吧 就如此。 李逍称号又多一个。 大明医圣!!! 南京城。 自称大明迁都之后,实行了两京制。 北平升格为“正都”,而南京则成为“陪都”。 作为曾经的都城,南京保留了一整套班子。 诸如六部、都察院、通政司、五军都督府、翰林院、国子监等机构一样不落,而且官吏的称呼和级别也与北平相同。 帝王思考问题,都会看的更加长远。 这是朱棣和朱元璋严密思考后,所决定的事情。 他们觉得北平为京城,可直面北方,虽然可以守住国门,可一旦后代子孙守不住,就可以立马在南京立即建立起完整的百官体系。 而且南京城的发展也算不错,殿规模都一应俱全。 与其拆掉,不如拿来当第二都城。 万一北方不保,南京那边的行政体系可以立即启用。 而且自从南京和北平通了火车,两京之间,传递消息也很方便快捷。 有南京在,也能更好的管控南方的地界。 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两百年后,李自成攻陷北京后,南京能够立马接手全国行政说明了这套系统的完善 崇祯皇帝煤山自缢,从洛阳逃出的福王之子朱由崧南京登基,改元弘光,便是凭借南京的底子建立了政权。 这是一段南明史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不提也罢 如今这南京的锦衣卫衙门,自然也是保留使用。 现在由南京锦衣卫指挥使青龙管理。 锦衣卫诏狱,天牢最深处。 这里终日不见阳光! 普通人呆在这里,怕是几年下去就要疯癫痴狂了。 朱允熥此刻除了浑身脏乱,却显得依旧很是正常。 墙壁上,画着无数个“正”字,这是朱允熥纪录时间所刻。 他毕竟是朱标的儿子,牢里的人也不敢对他如何,凭借最后一些关系弄到一些铁具是办得到的。 但凭借铁具从这铜墙铁壁逃出去确实痴心妄想。 不过十年前,朱允熥偶然打开了一处薄弱之处,才能与旁边牢房中一位老者对话。 “前辈,说起来,您已经教了我十年了,从谋略、用兵、水军、权谋您无一不通,可至今,晚辈依旧不知道您的名讳前辈,您到底是谁啊,犯了什么错?为何如我一般,终日在这漆黑的牢房中不见天日”
朱允熥通过小小的缝隙,对着墙壁另一头的老者说道。 他无数次问过对方的名讳,可对方一直避而不谈。 这十年的牢狱生活,将朱允熥的桀骜性子已经磨平,他静下心跟着隔壁的老者学习这些东西,权当打发时间罢了。 可他越学,便觉得那边的老者不一般。 自己当年若是学到这些谋略,坐拥天下的自己,又怎么可能会输! 墙壁那边,沉默了许久,才传来一声深深的叹息声“呵呵呵我是谁我不过是一个等死的老头子而已,一个当年输给你爷爷的可怜虫罢了” 也不知怎么了,这次朱允熥再次提出这样的问题,对方居然透露了一丝信息! 朱允熥神色一震,当年和爷爷争霸天下的唯有陈友谅,张士诚 对方如此雄才大略 朱允熥复现一个人的名字陈友谅! 居然是他!! 朱允熥终于明白,原来一直教自己的,竟然是这般人物! 他不可思议的道“这不可能当年我的爷爷早就把你杀了” 墙壁那边传来声音“嘿嘿嘿老夫怎么可能这么容易死” 沉默片刻后,沧桑的声音再次响起,尽是萧索 “当年老夫使出金蝉脱壳之计,用假身代替,想要逃出,再图谋东山再起。你爷爷杀的不过是老夫的假身,不过朱元璋何等的聪明,将计就计,将老夫抓拿丢在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