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三章发行国债!驰援大东北!朱老四和朱八八游览大明金库! (第4/6页)
百姓的收益,此举的确能多次实施!是利国神器。” 话落, 三杨一同拱手:“是这个道理,国师提醒的是!” 朱棣微微点头,心中记下了李逍的提醒。 这确是把双刃剑,大明债不可随意启动,必须要慎之又慎,用好了,国家越来越好,用不好,失信于民,天下动荡。 既如此.那就趁着李逍还在的时候,放心大胆的用。 等朕老了,这大明债的策略,就彻底禁止掉。 以免后世不肖子孙胡用乱用! 这般想着,朱棣心情大好,挥手道:“好,就如国师所说,户部立马发行大明债,先看看咱朝廷能不能从百姓手中凑到银子。” “臣等领旨,圣上英明!” 百官齐拜。 “退朝!” 很快, 大明债在经过户部经过严密计划后,联合大明钱庄正式推出。 李逍起初建了这个大明钱庄并未启动存钱的功能,主要是没有电脑和计算器,庞大的数据支撑不起来太大的客流量,会导致数据混乱,金钱体系崩塌。 所以还是依靠各地的私人钱庄来维持储存钱财的功能,不过后续随着纸钞深入人心,李逍就会打算让大明钱庄代替钱庄。 目前,大明钱庄主要的作用就是发行大明宝钞,普及大家用纸钞的习惯,但并未全国推广。 因为大明现存的金银量,不足以支撑全国的金本位,李逍的计划是徐徐图之,这点也是跟朱棣和朱元璋商讨过的。 但是发行大明债不一样,买了之后,就不需要变动,需要的计算量少,因此可以推广执行。 经过李逍的商讨,大明债利息是根据年限算的。 大明债分为:五年期,十年期,十五年期。 年化收益分别是:年百分之五,百分之六,百分之八。 利息到期一结算,可以选择继续购买或退还。 按照最低档的五年期,一百两银子一年能获得五两利息,这五两的利息还会纳入本金进行继续利滚利。 到期之前是不得取出来。 除非能证明家里急需用钱才能取出,不过只能取出本金,利息就别想了。 正式推出之后,李逍带头买大明债。 买了五千万两白银,十五年期的。 按照百分之八的利息,一年的利息就是四百万两! 坐吃山空,那也是吃不完的 其实这些钱,李逍拿去做生意只会赚的更多。 不过现在李逍站在权势顶峰,富可敌国,钱财对他来说,还真就跟数字一样,更多的是社稷责任。 用李逍的原话来说,就是:从洪武二十六年,创业至今,我没领过俸禄,我从来没碰过钱,我对钱没有兴趣。我最快乐的时候是当知县的时候,一个月领五两白银的时光 钱不钱的无所谓,主打一个陪伴! 随着李逍带头购买大明债,加上报纸这么一宣传。 大明债瞬间就火了。 国师都买了,咱们还怕个屁啊,买啊! 京城可是聚集了全国各地不少的富商前来做生意。 这些人精明的很,他们的钱财可不敢全部换成大明宝钞用,只能换一部分宝钞使用,剩下的都是现白银,存放在钱庄。 要知道,现在大明的钱庄,你存银子到钱庄里,那是要付费的,要交保管费,而且还不低,高达百分之三。 也就是说,一年存一百两银子,你要付三两银子的保管费。 别说要把银子存到家里这种话,古人不傻,存家里,家里怕是天天要遭贼. 而现在买大明债,一百两银子买五年期的,不但不要保管费,还能获得五两银子! 这里外里,就相差了八两银子! 这可不是小数目啊! 于是,现在买大明债这件事,就成了谈资。 以前碰面,都是寒暄“吃了没”“去哪儿”这些话。 现在就直接变成了“听说大明债没”“买大明债没”“抓紧买啊,存钱庄吃亏”。 要不说存钱是华夏人的良好习惯呢,从古就有。 这些商人都喜欢存钱,不少富家大户,几代人的经营,你根本不知道他们多有钱,钱都偷偷存了起来,越存越多。 另外就是现在北平城刚崛起的富商,不少人以前穷,有钱后一样扣的跟铁公鸡一样,明明有钱的很,但是他就是不花。 这次大明债一出,纷纷购买。 直接将大明这些有钱人全部炸出来了。 还有大量南京坐火车来的富商,各地来的富商也纷纷购买大明债. 他们一看,这发行大明钱庄外面排队都排的老远了,人人相争购买,显现出十分热闹的场面。 最先支持大明债的,就是这次北平发展改革,先富起来的一批人,他们胆子本来就大,加上相信国师,毫不犹豫的就买了。 几千两,几万两的买。 于是就造成这种火爆的局面! 那些外地来的,原本只打算买小部分的大明债的商人,经过这小气氛一烘托,立马上头,多买了许多。 不得不说,大明的贫富差距还是很大的,除了北平,平常百姓家哪有闲钱买大明债啊? 但这些外地来的富商家族,家里真的是家财万贯,几千两,几万两的买,眉头都不皱一下,你都不知道他们多有钱。 大明债一时间成了风头,购买的人越来越多。 起先是商人,随后就是朝廷的官员也开始动手了,随后百姓们也开始买。 北平的百姓还是有闲钱的,不少人卖个臭豆腐,经营的好,一年也能赚个七八十两银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