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父朱棣,迎娶毁容郡主我乐麻了_第二百五十四章 天下才分十斗,国师独占五斗!刀下留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四章 天下才分十斗,国师独占五斗!刀下留人! (第2/5页)

璋感到好奇,多了一句嘴,道:“你这个官位,俸禄是多少?”

    梅佳乐额头渗汗,不过不能不如实答,否则就是欺君之罪啊,道:“回圣上,其实这个是不能说的不过陛下问了,臣只能如实相告,臣的俸禄.比较多.眼下是五千两的年俸。”

    朱元璋:“????”

    朱棣:“????”

    夏原吉:“????”

    话音落下,三个人都懵逼了。

    特别是夏原吉,户部尚书的职位,二品大官。

    在南京的时候,俸禄是三百六十百两的年俸,其中一半还是实物冲抵,要拿去卖有很多亏损。

    但迁都之后,待遇提升,直接发现白银,而且俸禄涨到了五百两年俸,但就这也比不上啊!

    这个四品的官,年俸五千两?

    是自己的十倍!

    这国企的待遇,似乎是比朝廷待遇要好得多??

    不过,很快户部尚书夏原吉就想通了,这应该是高薪养廉,毕竟这国企有大量的利润,这里面的官员手摸一摸,就能搞钱,国企赚来的利润,是先发俸禄,留下发展所用的资金,多出来的才能上缴国库,不归朝廷管控,有自主定俸禄的权利,所以才能出现这么恐怖的高薪。

    良久,朱元璋也想明白其中的原理,哈哈一笑道:“能者多劳,能者多得,你这个位置的确很不一般,难怪你也不想升官,也的确不能升官。”

    朱棣点点头,心道,这位置恐怕其他人来做,容易迷失心智,也没有这个能力,五千两银子虽然多,但也杜绝了腐败的可能,李逍既然这么做,肯定是有自己的考量的。

    不多时,几人来到了案牍库的一间房间之中,这里摆放的就是这次大明债购买的用户信息。

    “朕倒要看看,是哪些人购买,怎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就筹集了一万万两白银。”

    朱棣微微一笑,坐了下去,正准备观看。

    “咳咳.”

    朱元璋负手而立,在旁边咳嗽了两声。

    朱棣一愣,这才想到爹还在旁边呢,立马起身,谄媚笑着道:“太上皇,您先请。”

    朱元璋白了朱棣一眼,这才坐了下来,朱棣则是站在一旁。

    气氛略显得尴尬。

    梅佳乐率先开口,打破尴尬,笑道:“太上皇,圣上,其实能这么快筹集到一万万两白银,我们一点都不奇怪,这是北平十年来,大明钱庄慢慢积累出来的信任,无论百姓是用宝钞换银子,还是用银子换宝钞,都能立刻换到手,无论金额是大是小,我们都会立马帮忙办理,上至一百万两白银,下至一钱银子的业务我们都办过,都能享受到大明钱庄无微不至的服务。”

    朱元璋微微颔首:“你们大明钱庄这些年做的不错,朕心甚慰啊不过一百万两银子的业务也有人办过?”

    梅佳乐点头道:“是的太上皇,之前有一个客户是做皮革生意的,是北平发家的,生意做大了,就去隔壁太原府开厂子买土地扩大生意,那边用不上大明宝钞,就兑换了白银,一百万两白银,我们当天就能给出。”

    朱棣笑着道:“爹,您还不知道吧,这些年北平出了许多巨富,小富商更是不计其数,同时也能为朝廷带来大量可观的商税的。”

    “难怪。”

    朱元璋点点头,又问道:“那这个商人去太原扩大生意,商税是归北平收还是太原收?若是北平收,可他在太原做的生意,若是在太原收,那边又没有执行新税收法。”

    “这”朱棣一愣:“倒是没考虑过这点啊。”

    朱元璋道:“老四,回去好好琢磨琢磨,随着北平发展迅速,以后这样的例子恐怕会越来越多。”

    论细心程度,朱元璋远超朱棣,只听了这几句话,就能提出一个新问题出来,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年朱元璋能凭借自己处理上下的国政,甚至给每个百姓的工作都给编排好了.

    “父皇慧眼如炬,儿臣回去就将此事给髙炽说一说,让他去跟内阁商量个对策来。”朱棣急忙回道。

    随后,两人的目光都放在了客户名单上。

    这客户名单十分详细,姓名,地址,大明债编号.

    朱元璋随意翻了一页查阅。

    很快,看到上面的数字,朱棣和朱元璋都震撼了。

    原来隐藏在大明,竟然有这么多有钱人,财富惊人!

    “这陕西咸阳张家,怎么有这么多钱,足足买了三十万两的大明债!那边可是没有经过改革的,十几年前咱还去过哪里,百姓日子过得也并不是非常富有。”朱元璋惊讶道。

    “父皇,这也的确令人吃惊,买了三十万两的大明债,恐怕家业绝不止五十万两,很可能只是一小部分!他们这些人鸡蛋不会放在一个篮子,很可能只是试探。”朱棣也是诧异不已。

    “还有这个湖广汉阳林家,买了五十万两的大明债,又是一个巨富.”

    紧接着,朱元璋发现全国各地都有巨富,沈家,王家,乔家.

    “从这点,就能看出贫富差距之大啊,他娘的,之前咱还是太仁慈了,对这些商人的商税还是三十税一,这些商人这么有钱,咱恨不得立刻将新商税推广下去。”

    朱元璋骂骂咧咧道。

    朱元璋一直都十分痛恨商人,不过现在他并不是很痛恨北平的商人,因为北平的商人教的税多啊,赚钱超过一万两,那就是十税五,每年都是真金白银的往朝廷交税,百姓还有吃有喝,李逍在北平创造的良性商业环境,他很是喜欢。

    他痛恨的,就是这些外地的巨商,有钱不说,土地大部分也不用纳税,关键给朝廷上的税还少。

    “没错父皇,这些人积累的财富,恐怕世世代代都用不完,只会不断地兼并土地,挤压普通百姓的生存空间!”

    朱棣也是十分不悦,指向这名册道:“父皇你看,外地是没有百姓存钱的,为何,恐怕就是因为没钱,而你看这北平的百姓.”

    闻言,朱元璋的目光看向名册,果然发现了不同之处。

    “和有,胡同巷三十二号,购买大明债一百两。”

    “张大牛,大营街十八号,购买大明债三百两。”

    “叶凡,城东新区花园小区十九号,购买大明债五百两。”

    “张苦强,城东新区富贵小区一百号,购买大明债六百两。”

    朱元璋和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