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一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梁先生组局,雷雨会谈!李景隆投诚!迁 (第1/4页)
如今的南京,变化非常之大,发展也不慢。 永乐五年朱棣走之后,从南京带走了大量的工匠去了北平。 但因为南京城地理原故,很快就恢复了大量工匠和经济。 正常历史线,即便是迁都后,南京城因为身处南方,经济地位依旧高过北平,北平属于北方,粮食供应还需要南京城调运。 江南是明朝的钱袋子、米袋子。 没有江南钱粮,京师就要断炊。 南京占长江地利,四川、湖广、江西的物资会先顺江东下到南京,然后再走运河进北平。 不过在这个历史线下,李逍在北平变法成功,当地的百姓搞大规模种植,养殖,加上李逍的各种新型种子,以及和边境的牧民通商,物资丰饶,不需要南粮北调,更是种出了五常大米这样极为爽口的大米,返销内地。 不需要南粮北调,这南京城又成了陪都,管理松散,便就成了无为而治,经济也发展迅速。 加上火车与南京通了轨道,各种粮食种子出现,以及新型的种植、养殖的方法,纷纷传了过来。 这南京城自然而然的加快了发展。 当然,这些发展百姓们是享受不到利好了,南京城的士绅乡绅们笑开了花,银子越赚越多,土地兼并也加快了进度。 明朝南直隶下有,应天、凤阳、淮安、扬州、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庐州、安庆、太平、池州、宁国、徽州十四府。 秦淮河水滋养两岸,江南水乡富饶之地,富商云集,富者家有良田万亩,穷者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 士族是祖上几代人积累下来滚成的大家族,在唐朝的时候,士族甚至能制约皇权。 在明朝影响力就没那么大了,不过不影响他们成为当地的土财主,作威作福。 朱元璋一直以来对这些士族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 这些家族早就开枝散叶,通过各种联姻,与各种阶层的人产生了利益关系,没法根除。 而明朝开国后,又有勋贵集团,属于是暴发户,依赖皇权,从意义上讲,勋贵能够制约士族的。 但是不少勋贵都被朱元璋砍了脑袋,剩下的勋贵集团们在朱元璋还活着时候,也就比较低调了。 这些勋贵在现在只能算是假士族,但这些勋贵随着时间推移,慢慢积累下,也会形成新的强大的士族。 应天府,江宁镇麒麟乡,此处有一大士族依山而建。 从远处看去,山脚下如同小镇,山上的道路大屋子一栋一栋的。 整个家族宛如一个小镇,千百户人家,数万人在此居住。 这山的另外一头,就是长江,可谓是绿水青山,依山傍水,风水宝地! 依山而建的小镇,里面有早餐铺,酒楼,布行,一条街所有的铺子都是汤家自己人的。 除了房屋之外,更是有许多作坊,织布作坊,酿酒作坊,纸张作坊. 若是这样的地方围起来,都能自己自足,乱世的时候能划山为王。 这里面所有人,都是靠着汤家吃饭,其中大部分都是世代跟着汤家,汤家发展至今,家族中有商人,朝廷官员,家大业大。 在当地有良田几十万亩,但明面上却只有十几万亩。 就这十几万亩,其中大部分都不需要缴纳税收,挂靠了有功名在身的族人,可以免税。 这整个乡的税收,汤家不开口,官府的官吏都收不上来税。 更是有诸多产业,布行,盐行,茶行在南京城经营 “见过家主。” “见过家主。” “见过家主.” 汤家的家主汤天宝坐着八人抬着的步撵,从外面回到家里。 沿着乡村小道回府,经过青石铺垫整齐的街道,街道两旁的人都纷纷躬身行礼,等不见身影才会起身。 这整个街道,小镇都是汤家的,其派头当真是比那县太爷还大,知县也要看他的脸色行事。 这个地界,出现了民事纠纷,不会报官,而是由汤家长辈审判定夺,若是报官,以后在这里就混不下去了,只能远走他乡,走的慢的可能都没法离开。 在这里,汤家拥有生杀予夺的权利,这就叫皇权不下乡,在南方更比北方还要严重。 回到半山腰的府邸,整个府邸的下人都是供着身行事,端来茶水,随后在一旁躬身候着。 而此时,家主汤天宝握着手中的茶杯转来转去,发白的眉头紧锁,正在为这次舍区的事情担忧。 前不久,一名陌生人造访。 那陌生人随后告诉他,北平的发展情况。 当初北平也就是先成立舍区,随后成立工厂,慢慢的将佃户都给吸引走了,大户的大量土地闲置。 随后被官府以土地无人耕种为由用贱价强行收去,一步一步架空当地士绅大户的土地。 到最后土地全部被官府收走,等反抗已经晚了,有人反抗立马就被汉王朱高煦差人镇压 家族历经几代人努力积攒下的土地,被官府这样给设计夺走。 在这些大户眼里,简直是巧取豪夺,丧尽天良! “大明怎么出现了这样的狠人。” “这天下真是没了王法,法治崩坏!” 大厅中,汤天宝缓缓站起,目光闪烁。 一股上位者的威严散出。 周边的下人都是瑟瑟发抖,长期管理麒麟乡,犹如土皇帝,身上的气魄,就算是朝廷许多大官都比不上。 汤天宝气愤不已,喃喃自语道: “想我汤家,历代以来都是奉公守法,安分守己,上效朝廷,下安黎民,如今这朝廷派遣国师来南京搞什么舍区,不就是想跟北平一样,想将土地都收归朝廷!,强盗,真是强盗,老朱一家人都是强盗!难道我汤家的祖业,传到老夫这一代,就要泯灭了么?将来我如何面对列祖列宗啊.” 如果站在汤天宝的角度看,他的确是委屈。 家族的人从小都是接受的都是儒家教育,也从不违法乱纪,常常出人才在朝廷当差,清正廉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