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电厂招工,新的活路!顽隅抵抗,枪响! (第2/3页)
> 户部余实汇报道:“收上田地共计六百五十万亩,发放补贴一亿三千万两.” 说到最后,余实都有些咋舌,这也太夸张了,这才是南直隶的官员们和勋贵们的土地,就花了一亿三千万两银子。 也难怪余实被吓到了,放在前些年,整个大明的税收也才两千多万两,这一次收土地就花费了一个多亿,等于是五年的国家财政收入。 而且这土地只占据南直隶的一小部分,大头还没来呢之后还有全国各地。 若是按照这个进度下去花费的银两将是天文数字。 李逍笑着问道:“余实,你是不是觉得这个数字很多?” 余实点了点头:“的确太多了,难以想象。” 李逍哈哈一笑,道:“你要知道,这些土地以后都归属朝廷所有,是永久的,这能产生多少税收啊,一劳永逸,这么想就不觉得多了吧?” 按照李逍的说法,这么想的确就不多了。 毕竟这些土地归属朝廷,以后出租给别人,在出租的那一刻就把该收的钱给收上来了。 后面朝廷大力发展建设,这些土地都是朝廷的,朝廷出让一块土地出去,就是大量的财政收入。 修路,拆迁之类的,也非常方便。 总之是一劳永逸的好买卖,一步到位。 “这样想,倒是不多了.” 余实点点头,心中却是万分敬佩国师,敢想敢干! 李逍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干,这段时间就辛苦你了,将整个南直隶的土地进行重新丈量画图。我要知道,还有多少土地不是朝廷的,还有多少耕地可以使用。” 余实用力的点点头。 第一步已经办好了,接下来就是重头戏。 就这样,土地大量被收上去之后,朝廷总算有了属于自己的地界。 这个意义非常重大。 因为分散在各地的舍区衙门的舍区长,总算有用武之地了。 这些土地归属在哪个舍区,就归哪个舍区管理。 他们可以将土地对外出租,一般就是五年或者十年一租,租金其实就是相当于以往的税收。 也就是说,在出租的那一刻税收就收上来了。 另外,有空的土地可以使用的话,也能搞一些村企业了而就不需要去找当地的地主去买地,吃瘪。 同一时间。 李逍在朝廷公布了新的大明律,轰动了整个南直隶。 取消一切个人税收,包含人头税、财产税、丁粮. 另外还有徭役取消、户籍制度取消,只保留兵役。 这意味着每一个人都是自由的,想干啥就干啥,以前的农户现在可以去从商,以前的商人现在可以去务农,以前的工匠现在还能去读书。 即便以前的身份是奴仆,现在也能从主人那里离开,不接受法律的制裁,受律法保护。 但享受这个有个前提,手上没有田地的人可以享受免税,成为一个完完全全的自由人。 毕竟,大量的土地还是在老百姓的手上,还得从百姓的手中把土地给收回来。 随着政策一出,不少百姓们就开始打起了小算盘了。 只有几亩薄田的百姓,每年交税,交收成后,最后剩下的也并不多。 不如把田地卖给朝廷,二十两一亩也不少。 主要是不用交税,不用服劳役了。 至于兵役,大家还是愿意的,因为现在的兵制也改了,当两年兵回来得到的钱财也不少。 但问题是,把田卖了,以后干什么,吃什么? 总不能坐吃山空吧? 但这个问题,很快就得到了很有效的解决。 因为招工来了。 没错,北平电厂招工,大量招工。 赵王朱高燧派人四处宣传,招募工人,无论何等身份,只要身体健康,四肢健全,年龄在十六岁至四十岁之间,无论男女,都能成为电厂工人。 电厂是个大工程,毫不夸张的说,堪比大运河那样的大工程,除了发电厂,还要铺设电线电缆。 比如北平的电报想要通到南京,那就要在地上埋设一条电缆过来。 因此需要的劳力是非常巨大的,所以要花费一万万两白银,这些白银都是从曾经的倭国,现在的东海府挖掘支付的。 电厂的待遇非常好,包吃包住,一个月休假四天,每月白银三两。 当然,这工作比较辛苦,风吹日晒雨淋。 但问题是,华夏百姓本来就是吃苦耐劳的,只要能吃饱饭,这点苦算的了什么? 百姓们一看,我的天呐! 自己耕地一年到头,全年无休,紧巴巴的也存不到白银五两,这一年下来就有三十多两。 如果不用交税的话,包吃包住,这不是纯赚吗? 于是乎,有不少胆子大的百姓,还真的就把地给卖了去应聘,然后跟着朱高燧踏上了去北平的火车。 朱高燧就这样,前前后后带着几趟火车,带了几千人去了北平,这几千百姓都卖了地给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