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之出人头地_第103章 布局实业,编剧部门,轩然大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3章 布局实业,编剧部门,轩然大波 (第2/2页)

们好好享受自己的生活。

    在他的预想当中,按照这种模式发展下去,父母生活品质比起以前应该能提升不少。

    自己没有后顾之忧,才能更好的进步。

    …………………………

    接下来这段时间,周余棠主要精力放在了《潜伏》剧组前期筹备。

    还有就是忙着面试新人编剧,组建工作室的编剧部门。

    现在的周余棠,已经不是当初籍籍无名一心码字的北电周了。

    电视剧的筹备,商演活动,时尚杂志拍摄,还要抽空陪刚刚旅游回来的大美媛交流艺术,晚上更是要跟好几个姑娘聊

    真的很忙。

    饭局大部分能推的都推了。

    有些饭局该去还是得去。

    其他人好,张国利请吃饭,那这面子得给。

    徐婧蕾前不久给自己宣传,这回约饭也不好推脱。

    俞jiejie回来约他谈剧本,那也必须去啊.

    《那些年》上映的时候,俞jiejie还在拍戏,她丢下剧组跑去电影院一个人看电影,还给周余棠发了祝贺的消息,很够意思。

    这段时间她时常跟周余棠交流剧情,拍摄进度遇到状况,约好了四月份回京城找他谈谈。

    周余棠感觉自己时间管理已经做得很到位了,但还是不够用。

    写剧本这事情,暂时得放放。

    周余棠并不缺少灵感与创意。

    最主要的是如何将这些创意跟故事梗概充实成一个能够打动饶完整故事,这个阶段只能靠时间来磨,一个个细节来堆砌,不是一拍脑袋,几十万字就出来了。

    组建编剧部门迫在眉睫,先招募几个有培养价值的新人编剧,由自己把控作品的大方向,把具体的故事剧本细节交给工作室的编剧团队搞定,最后再由自己决定作品最后的成色。

    业内大部分知名编剧,发展离不开两条路。

    第一条路就是自己跟一线大导演绑定合作,只要有优秀作品,名声跟金钱都不是问题,然后带徒弟,不过带徒弟也要看徒弟的资质悟性,当老师的通常也会留一手。

    第二条路是自己当老板,也就是周余棠现在走的工作室模式。

    两条路殊途同归。

    关键是要挖掘吸纳一些踏实肯干、且听话有能力的新人编剧。

    这些新人编剧刚入行地位很低,甚至连作品完成了都不用给任何署名,许多新人编剧为了图经验,也默认了这个行规。

    坐班发基础工资,项目做成了就有提成与奖金。

    可能在短期内没有什么太大的收益,但是从长远来看,却是江东影视文化想要做大做强的关键。

    工作室的编剧成员总体水平越高,将来能够出产优质剧本,做的项目体量越大,工作室的发展自然也就越好。

    也能培养出更多新人,这对于整个内娱圈子的影视环境都有积极的影响。

    拍出来高质量的影视剧,等于是变相的提高了观众的审美标准线。

    以后观众也有话,人家江东影视文化拍的都是精品剧作,你踏马的什么吊公司,尽搞一些烂剧出来糊弄观众。

    还有没有良心?

    那咋办嘛?

    卷!

    内娱的影视公司都给我卷起来,做不出优质内容,那就被市场慢慢淘汰。

    当然,这只是周余棠理想中的状况,具体如何还要一步一步的落实。

    国内是真的不缺好演员。

    缺的是将好的故事改编成剧本的编剧,还有将优秀剧本拍出来的导演。

    只要把握住了“优质内容”这一把金钥匙,那么周余棠的江东影视文化完全可以在这个圈子里一骑绝尘。

    前期打着江东影视文化招募编剧的消息,还真的吸引了不少人来投简历。

    主要都是冲着周余棠这一块金字招牌。trycatch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