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 新的一天 (第1/3页)
翌日。 天空万里无云,阳光灿烂。陈宪书站在高处俯瞰着新的广场,熟悉的人,陌生的人,尽入他的眼帘。 最先看到的是一顶老旧的帐篷,帐篷里面,江城还在呼呼大睡。他休息得很晚,直到天亮才完成一部分手上的事情。 如果江城现在刚好醒来,拨开了帐篷的布门,一定能看见一个喧嚣的广场:金属、木材、水缸、火堆、土石,各种声音此起彼伏,众人忙忙碌碌,一如既往地生活着。 楚惜灵正是忙碌众人的一份子,她一身的尘土,脸上手上黑乎乎的发亮,看上去像变了一个人。 她试图用高强度的工作,来迫使自己忘掉公主的身份——现在看来,在她忘掉自己之前,刘定山就已经看不出她是公主了。 刘定山隔着老远,身背一张牛角硬弓,眼神不断逡巡,想要找到身份尊贵的少女,可他整整看了十遍,都找不到楚惜灵在哪儿。 楚惜灵下的最后一道命令,便是迁百夫长刘定山为“卫将军”,统领所有楚国兵马。 卫将军,这又是一个古老的军职,顾名思义,乃保卫帝王之将军,非圣眷隆恩者不可担任。汉时,卫将军与大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并称为“四将军”,位比三公,地位极其显赫。 然而汉代末期,各种将军遍地走,到了魏晋,就更是将军名号满天飞了。“将军”二字的含金量一落千丈,隋唐时期,世家大族的纨绔子弟几乎人手一个将军名头,十六卫大将军也不过三品,跟汉朝的“大将军”可以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不能说没关联,只能说与“神圣罗马和罗马”的关联很有异曲同工之处。 到了五代,军阀遍地,将军这俩字,送人都不要。哪个大军阀不是什么节度使、都虞候、大都督?也只有被逼到犄角旮旯里生存的小军队头子,常常自称为将军——或许,他们是抱着恢复汉家天下的梦想,才这么做的吧。 刘定山硬着头皮,接下了“卫将军”的名号,并没有反对公主的任命。可直到现在,他的头皮仍然硬着,表情十分的复杂、怪异。 他深吸一口气,走到广场边缘,将箭搭在强弓的弓弦之上。 瞄准目标,发射,再瞄准,再发射。刘定山的眉头只有在弓箭命中的一刹那,才完全地舒展开来。 第一个百发,中了二十三箭。 陈宪书朝西北方向遥望,那里的最远端,屹立着射箭的刘定山。他不知该笑叹“命中率感人”,还是该赞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王褚在呼哧呼哧地扛着木头,王演坐在江城的帐篷外看书;彭平与他的兄弟举起斧头,沉稳地朝木柴直劈而下。 僧人忘空没有亲手救人,而是指挥立定;三戒则是做些杂活,他没有指挥的才能,也没有行善积德的意愿——但他还是留在了这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黄海在伤员的大营中巡逻,面色时好时坏,有时还和一些人发生了口角。陈宪书能看到,黄海正在竭力压制自己的怒火,他脸色涨得通红,却还是没与伤兵大吵起来。 就算吵,也是吵不过的——黄海还有很多事要做,伤兵却只有痛苦,只有发泄,只有撕碎一切的欲望——两者的出发点就是天壤之别,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所以,不仅仅是黄海,所有人都避免与伤兵们发生争执,相反,还尽可能的安慰他们,鼓励他们。 “一些口角是不可避免的,但不要让口角演化为争执。”这是江城说过的话,它得到了严格的执行。 短短一夜之间,江城便超越张贵成和傅申,一跃成为队伍的二号人物。 哪怕这“二号人物”的头衔只是暂时的,仅仅在二十余人的小队里才生效,它也代表了众人对江城的肯定。 它代表了二十余人的尊敬,尊敬他的智慧;也代表了张贵成与傅申的佩服。它没有半分虚假,是用实打实的功绩换来的——大帐之中摆放着七十二副钢灿灿的铁甲,便是最好的明证。 江城睡得很晚,起得不早。醒来掀开帐篷,白炽的太阳光洒入眼帘,广场上一片喧嚣的景象,众人忙忙碌碌,一如既往地生活着。 “江二哥,你醒了?” “训导,你起来了?” 两句问候,分别从女孩阿雉,以及少年王演的口中说出,两个称呼也各具含义。 “江二哥”对应陈宪书的“陈大哥”,“训导”则是江城的职位。江城不仅融入了这支队伍,更被称作“训导”,仅次于陈宪书的“先生”。 只是现在,江城还不太适应这这些称呼。 “我什么时候成‘二哥’了?咱有这么二吗……” “还有‘训导’,这个称呼,原本离生活很远,现在一下子就这么近……呵,不多听两遍,都不知道叫的是我。” 江城做梦都在腹诽,不过现在梦醒了。他面对女孩和少年,露出舒心的笑容,同时调侃道: “现在什么时候了?别告诉我,你们连午饭都吃过两遍了!” “哪有啊?”阿雉从腰间的布袋里掏出一个馒头,塞到江城手里说:“如今还早着呢!” 王演则递给他一壶白开水,“训导,你要觉得一个馒头不够,我再给你拿。” “要拿也是我去拿!”阿雉比着小拳头,“你就老老实实呆在这儿吧!” 江城笑道:“阿雉真是热心肠啊!”说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