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09章 立祁王为储君! (第1/2页)
有功,则当赏。 朱棣缓缓开口,引来了所有人的目光。 他们心里也在疑惑,这时候朱棣能提功劳的事吗? 祁王有功,大家心知肚明,不仅仅是有功,而且功劳很大。 灭两国,开两省,转战数千里,所过之处繁荣兴盛,功勋一山又一山。 可就是因为功劳太大了,所以才不应该着急的去提功劳。 朱高燨已是亲王,再往上升就只有两个位置了,一个是太子,一个是皇帝。皇帝想都不用想,朱棣还没想着退休,但凡坐在这个位置上的应该都不会去想着退休的事,更何况是朱棣这样的雄主。 太子之位,现在就给? 祁王府势力越来越大,如今的群臣反倒不认为祁王能被授为太子了。如今还只是个亲王,祁王便已经势力如此庞大,若是再封太子,岂不是要威胁到皇帝的位置? 但也不可能将祁王立下的功劳置之不理,那就显得太过于直白了。按照常理,应该是把论功行赏的事脱下来,慢慢的分下去消化,比如今天给祁王府的吕朝阳升个官调到锦衣卫指挥使的位置上,明天给祁王府的杨荣升个官调到内阁首辅的位置上,将祁王的功劳转化。 封太子的话,不太现实。 朱棣道:朕想立祁王为太子,你们意下如何? 轰! 殿内大臣们震动,大受震撼,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应答。 你朱棣还真敢这么干啊? 这倒是给群臣们整不会了。 朱高燨微微拱手,道:儿臣才疏学浅,德薄能鲜,万万不能担得起太子重任,请陛下收回成命! 朕说你行,你就行。 朱棣沉声道,自你监国以来,关外战争屡战屡胜,关内治国欣欣向荣,深受朝臣信赖。大明无储君,则国本不稳,倘若你不为太子,那应当是由谁来担任太子? 朱高燨谦逊的说道:父皇说的在理,可立储事大,儿臣惶恐,不敢贪功冒进。 俩人你来我往,你夸你的我辞我辞的,谁也不耽误谁,说的有来有回,剩下的如何还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皇帝和祁王明显是串通好的,指不定私底下达成了什么交易,现在把话放到明面上,说是商量,其实已经做下了定论。 张辅杨荣等人一言不发,就这么平静的看戏。 他们不说话,可为难了剩下的人。 祁王党的核心人员都不站出来,明显是逼着其余人来站队,把这个事给稳下来,让所有的声音都合在一起。 无奈,有人率先开口:祁王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是立储最合适的人选,陛下圣命,当立祁王为太子! 有人开了头,剩下的人也就好说话了,纷纷开口上奏。 臣以为,储君为国家之根基,倘若无储君则国本不定,民心动摇。自古帝王继天立极,抚御寰区,必建立元储,懋隆国本,以绵宗社无疆之休。今赣汉赵三王皆已就藩,唯祁王日表英奇,天资粹美,若祁王为储君,则民心定矣。 这是文官说的。 俺也一样! 这是武将说的。 眼看着越说越热闹,最后还是朱高燨开口打断:诸位大人不必再说,我觉得此时立储太过着急,择日再议,择日再议。 朱棣微微颔首:也罢,既然你执意如此,那便择日再议吧。祁王这次立下重功班师回朝,今夜朕在奉天殿设大宴,诸卿现在早些回去歇息吧,退朝。 待退朝以后,朱高燨与夏原吉两人一边走一边谈话,看上去很轻松的样子。 但剩下的人就没那么轻松了,吕朝阳忍不住走了过来:王爷,刚才陛下立您为太子,群臣也都已经表示赞同,只要您答应一声,太子之位就这么定下了,您为何一直在反对啊? 朱高燨和夏原吉对视一笑,道:要么说老吕你不懂朝政啊,夏老尚书看的就比你通透多了。 吕朝阳一头雾水,看向了夏原吉,询问道:吕某愚昧,夏老尚书您能给我解释一下吗? 他是真不明白,就朝会上那群人,随便一个人都能有八百个心眼子,偏偏吕朝阳是个政治白痴,他哪里玩的明白这么多的道理。 夏原吉忍不住笑道:吕朝阳啊吕朝阳,凶名赫赫,杀人你是一把好手,但若是论朝政,你真就是瞎子走夜路,两眼一抹黑啊。 若是让吕朝阳去杀人,他比谁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