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被朱棣模拟人生曝光了!_第252章 朱棣:老朱家打了一辈子仗还不能享受享受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52章 朱棣:老朱家打了一辈子仗还不能享受享受吗! (第2/2页)

代不如一代,大明朝亦是如此。

    开国皇帝朱元章,洪武三大桉杀得天下血流成河,换做别的皇帝在位早就爆发起义了,之所以朱元章能稳坐皇位,是因为所有人都怕他。朱元章自己打下来的天下,兵权都在他的手上。

    如果是朱元章要削藩,谁敢说个不字?

    建文帝没有看清自己的实力,朱元章留给他权力还没收拢,就迫不及待的动刀子,然后人无了。

    等朱棣上位,由于是造反出身,他的话语权其实比朱元章差不了多少。

    同样的道理,就朱棣迁都这事干的,换做是建文帝来做,举国皆反。

    而在朱棣之后的皇帝,权力交替就一代不如一代了,朱瞻基这时候好歹还能有所控制,而到了孝宗、武宗的时候,就差在皇帝的脑门子上贴个“我是傀儡”的字条了。

    尽管又有嘉靖这个奇葩用神乎其神的权谋手段再度收拢了一次皇权,可等他死后,皇权又飞速的流逝,犹如黄河决堤一发不可收拾。

    模拟过一次大明朝国运由盛到衰再到亡国的朱棣很明白这个道理,但他始终都不愿意面对这个事实。

    皇权旁落,意味着将会出现党争,党争越激烈国亡的就越快。

    再鼎盛的王朝,终究拖不过灭亡的命运。

    朱棣有些迷茫了:“难不成,真的没有办法了吗?”

    他这话,其实是在说大明朝难不成真的就逃避不了亡国的命运了吗。

    朱高燨叹息道:“古往今来,可曾有过屹立不倒之王朝,无非就是哪个国祚更长,哪个国祚更短罢了,爹,你我都是这帝国的表湖匠,哪里薄弱补哪里,补的再多,也迟早会有漏风的一天啊,我们能做的,无非就是让这漏风的一天来的更晚一些。”

    如果是刚登基时的朱棣,断然会意气风发的说一句:“未知生,焉知死,造命者天,立命者我!”

    然而已是岁至晚年的朱棣,对着命运的浪潮却感到有些无力,良久之后,他感慨道:“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当浑浊变成了常态,清醒则成了犯罪。有些人就是因为太通透,认为一切都能玩弄于手掌,越熟之则越不惧。有些人则因为活的太通透,看破了世事的千变万化,知道无论怎么做都不会有任何改变,感受到凡人的苍白无力。

    朱棣道:“藩王已经废了,以你的聪明不难猜出,纵然是千百年后,这些藩王也无力去对抗朝廷,又何必斩草除根?”

    藩王们在洪武一朝的时候是何等的狂傲不羁,在洪武朝打异族打的最凶的不是徐达、蓝玉等大将,而是他们这些手握兵权镇守边境的塞王,就藩以后无时无刻不在对抗异族。

    可历经建文、永乐两朝的削藩,建文把他们削怕了,永乐把他们削废了,现在的藩王们再无洪武朝的凶狠,只剩一群躺在王府上混吃等死造小孩的废物。

    朱高燨叹息道:“爹啊,您真是没去户部当过尚书算不明白账,藩王们现在是不造反了,他们造钱啊!”

    朱棣有些不乐意了:“这些藩王们加起来一年能有多少开销,咱老朱家打了一辈子仗,还不能让朱家人享受享受吗?”

    朱高燨点了点头:“是,您说的没错,从现在来看,藩王们加起来也造不了多少钱,咱养着他们呢,可您得看未来啊,这群宗藩自从养废了以后就什么事也不干,就在家里生娃了,这未免也太能生了啊,这能把大明朝生垮!”

    朱棣愣了一下:“你怕不是脑子里水太多长青苔了吧,藩王能把大明朝吃垮?”

    朱高燨有些无奈:“我爷爷那时候把规矩都定好了,宗藩每年从朝廷这领的俸禄,亲王米一万石,郡王米二千石,镇国将军米一千石,辅国将军米八百石……到最少的奉国中尉也有米二百石,皇太子次嫡子、并庶子、既封郡王之后。必俟出合、每岁拨赐、与亲王子已封郡王者同。女俟及嫁、每岁拨赐、与亲土女已嫁者同。郡王嫡长子、袭封郡王者、其岁赐比初封郡王、减半支给。”

    而且,按这规定,宗藩是不折钞折实物的,就是只有本色和折色,就是要么拿银子,要么拿粮食,不会用不值钱的实物,或者印出来市场无人问津的铜钱钞来支付。

    宗藩找朝廷要的这个饭票还是半永久的,亲王的儿子,世子还是亲王,其它诸子降一级,为郡王。其它等级也是一样,都是世子嫡长继承,诸子降一级,一直延续到奉国中尉领二百石的俸禄。

    简单来说,一旦封了亲王,这个王号是一直存在的,除非传到哪一代,不管大老婆亦或是小情人凑一起,一个儿子都生不出来,就是无后了。

    所以,藩王们才拼了命的生儿子,一是实在闲的没事干了,二是怕自己的爵位被朝廷给取消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