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洪熙帝:四个月丢了五个省,坏了,我成建文帝了! (第2/2页)
【如果说当年造反的燕王喊的口号还有破绽,那你现在喊的口号,皇帝根本没有办法反驳。因为自打燕王造反成功以后,那“奉天靖难”就已经成了“藩王有权合法造反”的借口。】 【洪熙帝没权力否认你的造反,因为他如果否认你奉天靖难,那便是承认永乐皇帝是个反贼,而洪熙帝自己也就成了反贼,本来是顺位继承皇位的他也变成了谋权篡位的反贼,毕竟……他在当年靖难时,也是立了战功的。】 【他们全家造的反,谁身上也不干净。】 【反书送到北京,没等洪熙帝回过神来,便又传来了一道噩耗。】 【本来派往南方平叛的朝廷军,没走多远又掉头回到了北方。】 【山东的汉王也反了!】 【汉王本就蠢蠢欲动,只是苦于没有机会方才忍耐了下来,现在看到有志同道合之士一起造反,他自然也迫不及待的就同样以“奉天靖难”的名义对朝廷宣战。】 【洪熙帝继位不到半年,两个藩王,两个先帝嫡子全都反了!】 【如果是一个藩王作乱还好,可同时两个藩王造反,让人难免会怀疑洪熙帝的统治。】 【天下,大乱!】 看到这里,朱棣陷入了沉思当中。 他这才意识到,自己给大明的法律挖了一个窟窿。 “藩王有权合法造反”这事未免也太扯淡了,放到历朝历代造反只有诛九族的份,哪还有什么合法可言,你都特么造反了还想合法? 然而放在大明朝,嘿,还真是这样的。 大明的律法,是皇帝制定的,皇帝老子说的话就是律法。如果说有什么律法是皇帝都无法决定的,那就只能是在他之前的皇帝所制定的律法。 洪武皇帝创造了《皇明祖训》,被朱棣找到了空子合法造反,但他当了皇帝以后却没办法填上,一是因为这是他老子制定的律法,如果他忤逆了那就意味着不孝。二是因为,他如果填上了这个空子,那就把自己的路给走死了。
但这空子总不能一直留着吧…… 好像也不是不能。 洪熙帝的时候闹了这种笑话,是因为削藩不够彻底,还留下了隐患。而如果是恒景帝,就没这种烦恼了。 别说恒景帝的时候有哪个藩王敢造反,就算是当下永乐朝,也没人敢造反。 汉王叛乱,蹦跶了两下就被捏死了,被丢到关外打工。谷王作乱,还没开始造反,谷王府全家就已经死绝了。 而在模拟洪熙帝继位后的两百年里,除了汉王和后来正德朝的宁王,也没有哪个藩王敢造反了。 就算是正德朝的宁王,也不过是被人当枪使,是文官们默许甚至帮助他造反的。而且宁王造反也没闹出来多大的乱子,正德帝兴致盎然想要前去平叛,结果皇帝还没到,王阳明就给宁王先擒住了。 未能尽兴的正德帝甚至还想把宁王先放了再擒一遍…… 由此可见,大明朝在永乐之后,藩王注定是扑腾不出来多大的浪花,不造反还好,造反的话直接连根拔了。 少一个藩王,大明朝也能少分点地。 朱高炽已是如此,就更别提削藩比建文、永乐还狠的恒景帝了。 恒景帝的儿子泰昌帝继位之初,杀个赣王朱祁镇跟杀鸡似的,轻描淡写的就给赣王宰了。 【得知汉王造反以后,你并未担忧被汉王率先夺得胜利果实。甚至有点想笑。洪熙帝虽然看着憨憨的,但也不是吃素的,你造反是因为有充分的自信与实力,而汉王造反……】 【汉王也就剩下自信了。】 【位于山东的汉王藩国与北直隶相隔并不算远,首当其冲的就要面临着洪熙帝的怒火,替你吸引去大量的火力,在汉王被朝廷灭了之前,你可以不紧不慢的把大明朝的南方给拿下来。】 【等你吃下南方以后,估计那时的汉王也就剩一撮灰了。】 【就算汉王忽然爆种神勇盖世连战连捷一路旗开得胜攻下了北京,那又如何?】 【对你来说,跟汉王打仗,比跟洪熙帝打仗更容易。】 【汉王擅攻不擅守,而洪熙帝恰恰相反,他是善守不善攻。】 【至于你……你是攻守皆擅。】 【在消化了西南四省以后,麾下将士蠢蠢欲动,而统领万军的你,身穿布衣,剑指湖广、南京!】 【比起毫无防备的西南四省,早有预防的湖广显然更像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湖广都司临时接管了省内大权,全境朝廷军严阵以待,防备着你的突然袭击。通过对你吞下西南四省的战术分析,他们也猜到了你最喜欢用的打法就是不讲武德,搞偷袭。】 【湖广都指挥使信心满满,他三天三夜不眠不休,研究你在西南的战术,毕竟你这战果也太惊人了,三个月吃了四个省,就算是杀猪也杀得没这么快啊。在钻研的三个昼夜的以后,湖广都指挥使布下天罗地网,在每一个桥梁隘口都设下了埋伏,坐等你派遣精锐自投罗网。】 【然而……湖广都指挥使还是失策了。】 【你这次并未采用突袭打法,而是直接集结主力军队,进攻荆州。】 【三日攻下荆州,次日常德归附;佯攻武昌,实则迂回突袭辰州,擒杀辰州守将后,德安、岳州、宝庆归附;七日连下长沙、汉阳……】 【你用实打实的硬实力告诉了朝廷,其实你除了偷袭,更擅长打硬仗。】 【一个月内,湖广大半沦陷,湖广都指挥使在武昌孤立无援,四面皆敌,独自一个人在风中凌乱。】 【但这位湖广都指挥使也是够硬,宁死不降……所以,他死了。】 【他麾下一个指挥使率部哗变,一时间武昌府中皆言降之,湖广都指挥使被人斩杀,将其头颅悬于城头,武昌献城降祁。】 【湖广沦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