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客串角色 (第1/2页)
马速下车,带着一顶太阳帽、墨镜和口罩。 影视城里时常有明星出入,他们的打扮大多如此,以遮掩自己的相貌。马速这才在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跨过大小院落和小巷,一路无人围观,顺利来到《神雕》片场。 此时,一块巨大绿幕背景下,柳一妃吊着威亚,在2米左右的空中,晃来晃去,极力调整姿态,表演古墓里小龙女睡绳子的奇异。 作为没有功夫在身的普通人,被吊在空中,做出各种剧情动作,需优美的姿态,同时还得保持平衡,实在很难兼顾。 好在马速之前辅导过柳一妃,让她学了一点武术的皮毛。 在他这个大宗师以上境界的指导下,柳一妃本就有舞蹈基础,坚持不懈地锻炼这半年,哪怕学了一点皮毛,也比原时空进步太多。 一个上映后,可能只有10多秒的剧情,在一众导演、武指、摄影、灯光、收音、化妆、道具、场务……上百人的辅助下,柳一妃在空中折腾了30多分钟,这才得到导演的认可。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无外如此。 马速是第一次到片场,见此也啧啧称奇。心道,任何事情,不付出辛勤汗水,都不可能成功呀。 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到21世纪初,中国迎接了一个振兴文艺的大时代。 这个时代,没有小鲜rou、流量明星等种种资本怪胎。演员要成功,主要还得靠实力、拼演技,他们追求的,是成为真正的演技派(演员)而非花瓶或小油奶生那样的明星。 故以这个时候的成名演员,大多十分敬业,也能吃苦耐劳。 真正优秀的演员,并不会去刻意炒作话题。而是演什么、学什么。例如拍摄《红楼梦》,导演除自己花费一年时间,通读原著,尔后和20多位各领域专家齐坐一堂,与剧作学者商谈剧情,与建筑家讨论景观房屋,与作家研究诗词歌赋。 演员选拔也不是靠导演半夜给演员讲剧本,而是由红学家、文学家以及导演、编剧等组成评审,全国海选。从3万多人中,选出来最终大名单。 之后又将大名单中的演员们,集中学习了3年,这才最终确定了角色人选,重播上千轮的经典,由此诞生。 这个时期,一些优秀演员,拍一部戏,便苦学角色的技能。为拍摄《一代宗师》,主演学习了拳法技能,居然刻苦到还获得了八极拳全国第一;为了拍摄《赤壁》,熟读三国历史;扮演《深海寻人》,获得PADI潜水执照……。 冬季拍摄期为了一个夏季镜头,让演员泡在水池里,还不能颤抖。为了追求真实,主演自己从楼上跳下来,一镜到底等等,无一不是靠演员实力演绎出优秀作品。 哪会像流量时代,小鲜rou们台词全靠喊123……,手指割个小口子,就要坐轮椅,前呼后拥去医院看急诊。 马速随即又想,明星的待遇,十倍、甚至上百倍高于其他行业,尤其是上班族,这点辛苦又算得上什么呢。 再看绿幕,显然是为后期特效的一种技术措施。这让马速想起了他旗下公司,已收购的米国光魔工业这家特效公司,是时候在国内成立分公司了。 张继中喊了过关后,仔细回看了监控器里的画面,感觉满意,这才离开导演席,上前几步,对马速的到来表示欢迎。 柳一妃更是气喘吁吁地跑过来。 “这是哪位大明星呀,身材太健壮了。” “咦,张导居然都要起身迎接,什么大人物?” “神仙jiejie也……居然是跑过去的。” 马速此刻无需再遮掩,摘下了口罩,与张导握手。 “欢迎马博士莅临片场,指导工作。”张导大笑,欢迎到。 “别,打篮球我还能指导一二,电影拍摄我还是第一次。所以我很好奇,你们如何在方寸之间,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也。” 张导也是对古文和道家文化略有涉及,道: “这是沈复在《浮生六记》的句子吧?好像描述的是江南造园手法,它与大小、多少、藏露、浅深、曲直等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意欲将园中有尽化作无穷,在时间与空间中轮转,不以独立,而应群生。” “是的,张导记忆力不错,艺术道理都是相通的嘛。” 一阵香汗传来,马速侧身对着气喘吁吁的柳一妃道: “这么热的天气拍戏,很辛苦吧?” 说罢,佯装从包里(空间里)拿出一瓶灵果汁,递了过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