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这闺女性子直爽 (第2/2页)
“我也不知道。要不师傅你给取个名字吧。” “嗯。那就叫梨汁吧。” “为啥?” “就是好像梨汁一样的东西。” 慕兰瞪大眼睛,心说这也行。不过并未反驳,只是伸了个大拇指,“师傅厉害。” 乌山船厂是龙庭在乌山脚下的一个造船厂,这里临近乌苏河入海口,确切的说应该是进水口。因为有定水珠定在海底因此这片海域十分平静,鲜有海浪潮汐的现象。非常适合大船下海。 龙族的造船厂并不是什么秘密,他们的船甚至还出口到蒙族和禹族,凤族也有海岸,只是并不经常出海,虽也有备用船只但规模不大。 龙族本就是从四海而来,因此他们的造船技术十分发达。拥有大规模的船队。龙族的领航龙船基本上就是小型的浮岛,十分庞大。 吕嚣和陈亭在乌山船厂巡察。看着自家船厂造出一艘艘的大海吕嚣还是十分自豪的。 龙族从海洋而来,深知海洋的广阔,海外的资源比之神州要丰富无数倍。只是早期龙族尚无征服海外的能力,因此以神州做盾,积蓄力量。企图有朝一日彻底的征服四海,龙腾天下。 “殿下。我们其实完全可以从飞虹桥渡军到草原,以此为据再行南下,为何要耗费时间和物资赶造小船呢。” 龙族的船大多是海船,并不适合河道航运,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打造小型的船只。不仅仅是运兵,还要当成后援,直接就可以发起海战,攻击陆地阵地。不能不说吕嚣的这种思维是十分超前的,等同于我们现在的海军陆战队。海舰可以直接发起对陆地的攻击。吕嚣将海船改小,能够适合江河航行,一旦成型对南下作战无异于潜龙出海。
乌苏河的北岸东有乌山,西有苏山,故名乌苏河。河道流域十分匀称,宽窄差距不足三十丈,最宽处十余里,最窄处也能有九里八左右。 神州自姒禹治水便定下了比较精确的度量。一步为两尺,但步并不精确,当时定尺度的时候是姒禹以自己的步法做的标准定下了准确的尺度。之后以此为据上下均分,尺一为寸,十尺为丈。早期时百丈为里,但在实际应用当中里度有些过小,明显不适宜。于是姒禹在拟定一里的距离上亲自用步子丈量,最后走了九百步零三步,取舍之后最终定为一百八十丈为一里。 笔者旁白,这一里就相当于我们这边的四百五十米。乌苏河最窄处九里八左右,便相当于四千五百米左右,虽然是左右,但兴许差的就是数十上百米。是以这个乌苏河是非常宽的。若是搁我们这边的古代,这么宽的桥肯定是造不出来的。但在人家那边有仙神大能,手段倒是巧夺天工。 飞虹桥乃是南北分治之时刘邦和颜晟二人合力建造的藤木石桥,颜晟用藤木造粱横渡两岸,刘邦以金石做骨定住桥基,是以这桥虽是悬桥却异常稳固。两岸各有桥堡,高大宏伟,上有韧藤裹挟锁链悬挂桥基,十分壮观。 当时两族约定永世结好,但时至今日契约也早已作废。毕竟颜晟和刘邦都早已作古。 如今龙族刘氏也早已消隐,当初吕布立朝时刘氏只剩了一名皇叔,名为刘玄德。他不忍自己祖宗社稷落于吕氏之手,纠集了一帮弟兄成为当时最强的反吕军队。当时刘玄德有兄弟二人其一张翼德,其二关云德,皆是勇猛之士,但这三人联手依然被吕布杀的大败而归,这就是本朝历史上极为著名的三英战吕布。最后刘玄德不忍黎民荼毒,遣散了麾下将士,只兄弟三人隐居起来,后来便再无音讯。 吕氏霸欲强盛,常有南下之心,当时吕布是看破了红尘,但他的子孙后代依然想着南下。正因为如此吕氏家族在龙族的威望极为强盛。刘氏就是因为善于守成不愿进取方才渐渐没落下去。 龙族有八部众,又有旁系十八族,更整合了北方五胡四夷,族内关系可谓是错综复杂。但八部众乃是龙族的根本,非敖姓人不能入部。因此,不管是刘氏还是吕氏都是旁系十八族之一。 如今刘氏已被取代,吕氏正值旺季,吕嚣作为下一代的龙位传人自然更是需要威望加身,而南下统一神州则是最稳固的途径。再加上他本人极为张扬。说好听了是雄才伟略,说难听了就是龙族对外侵略的爪牙。但其人并非浪得虚名,确有才干。 他听了陈亭的话笑道:“我怎么可能把希望寄托在蒙族身上,说白了他们只是个工具而已,我从来都没有相信过他们。如果从飞虹桥度兵,一旦蒙族反水对我们极为被动。所以造船渡江留下后手便不会受到蒙族掣肘,还可以对他们造成强势的震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