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73章 真二次原打击。 (第1/3页)
正坐在台下的张毅教授。 听着李景霖这截然不同的表达。 便开始在脑海中细细思索起来。 虽然,这样的表演风格,的确让张毅教授感到十分意外。 但张毅教授毕竟是李景霖最大的支持者之一。 所以,在感受到惊讶的下个瞬间。 张毅教授的思想变化便是 【没想到,很惊奇】→【奇怪吗?】→【不奇怪,因为李景霖一定有他的用意】→【什么用意?】→【不知道,因为李景霖有他的想法】→【别管什么想法什么用意,就问对不对吧!】→【李景霖这么选择了,那肯定是对的】→【所以既然是的对的,还会感到惊奇吗?】→【不会了】 于是,得出了一个斩钉截铁的结论。 【就应该是这样的】 如果,只有这个结论。 并不能进一步说明,李景霖将古典音乐这样演奏的正确性。 于是,建立在“李景霖肯定没问题”的基础上。 张毅教授选择直接支持。 同样。 台下其他教授以及音乐家们,也在短暂的惊讶过后,瞬间便get到了李景霖这种演奏风格的好处! 这无非就是将古典音乐,换了一种交响效果罢了! 什么是交响? 无非便是各种音色的声音交叉的,同时的鸣响。 相比单音声部。 这样可以构建出音乐的层次。 实际上,单间乐器能够营造出交响效果的例子也不少,小提琴也可以,最常见的,便是钢琴。 既然都是交响。 那么,在古典时期,人们制造交响效果的手段,便是乐团,交响乐。 而现代呢? 流行音乐中的和声,鼓点,电子也同样是可以构建交响效果的。 所以,在李景霖的cao作中。 产生了一种“替换”。 但并不是简单的替换。 实际上,在严肃音乐这一边的内容,并没有减少,仍然是在实际演奏中,具有非常非常高的门槛。 但欣赏的门槛上,却降低了太多太多! 古典音乐的优点,尽数保留。 但接受度却大大提高。 甚至于在情绪的感染力上,更为激烈。 在编排的过程中,更是以现代流行音乐碎片化的特征。 几乎所有的音乐家,都从李景霖这种演出方式中,意识到了一个巨大的优点。 “商业价值”! 有了商业价值。 自然会增加流量,增加关注度,有助于艺术行业的再次发展。 更有利于整个行业的人才发展。 要知道,“就业”这个问题,是存在于各行各业的。 多增加音乐人的就业渠道,自然是能够发展的更好。 正如华夏在非遗文化上的扶贫一般。 那些具有艺术价值的东西,真的就要只从艺术,学术的角度去给人举高高吗? 显然不是的。 而是首先去开发商业价值,依靠开辟新的产业链去对文化艺术进行保护,传承,发扬。 “嘶!这能很好的链接到商业音乐的领域啊。” 不少音乐家们顿时意识到了问题的关键。 虽然不绝对。 但商业音乐的确缺乏了艺术性,而艺术音乐也缺乏了一些商业性。 李景霖在之前,似乎也试过增加商业音乐的艺术性。 而现在做出的尝试,自然是要增加艺术音乐的商业性。 水都是向下流的。 但粉丝是向上聚的。 以往,严肃音乐和商业音乐之间太过泾渭分明了,所以互通会少。 可一旦两者中形成了桥梁。 自然会有音乐爱好者顺着这个平滑的曲线不断向上走。 有时候身在局中,的确容易钻牛角尖。 古典音乐,之所以过了几百年仍然是经典,重要原因可不仅只是因为其学术性极高。 更是在于 学术性,艺术性,文化性这些东西,是让古典音乐能够一直生存到现代的重要原因。 但不要忘了。 一开始,古典也是具有强烈的流行属性的。 在当年,古典那就是市场,古典那就是流行,正是因为当时能流行,才会有发展的第一步。 所以,李景霖这种“摇滚式的古典音乐”. 看似违背常理,可实则却是必然! “还有没有其他的!” 台下,其他音乐家们的期待是越来越大了。 但很显然,暂时似乎是没有了。 在开场后。 李景霖演奏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