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刷好感开始兴汉_第255章 蒲元的麻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55章 蒲元的麻烦 (第2/2页)

必肯听此人之言,何必如此大费周章?”

    诸葛亮笑道:“此次事便不成,江东有人为我等发声,终非坏事。”

    刘禅点点头。

    诸葛亮正色道:“亮知大王与太子对江东多有愠怒,然曹贼篡汉之期恐已不远,此时若又与江东交恶开战,我荆益男儿又有多少要枉死沙场,又有多少百姓要家破人亡?”

    说罢诸葛亮躬身拱手一礼:“太子与大王皆仁德之主,还望以百姓为念,顾全大局。”

    刘禅忙将他扶起,无奈道:“诸葛叔何必如此,我又岂会狂妄到欲两线作战?只盼那孙权吃一堑长一智,两番阴谋不成,莫要一意孤行才好。”

    历史上孙权拿了荆州,季汉对他的威胁大大降低,后来面对曹魏威胁他才复与季汉结盟,且未再复反。

    但如今形势已经变化了,荆州尚在我手,孙权还被自己这边射成了瘸子……他会怎么选,刘禅还真拿不准。

    辞别了诸葛亮等人,刚回来不久的刘禅也上马走人了。

    不过这次所去之处不远,正是西南方向的临邛。

    那里与成都相距不过百十余里,刘禅只带几十护卫,轻装快马,一日便至。

    之所以赶去临邛,是他这两天了解各个项目进度的时候,查看了蒲元发往成都的定期汇报。

    蒲元回乡到任之后,结合他在北方所学所见,改进了蜀中冶铁、炒钢等工艺,重新在江水旁筑炉,以水排鼓风节省人力,大大提高了兵器铸造的效率。

    而且经过他的考察,蜀江爽烈,是谓大金之元精,很适合用来给兵刃淬火。

    经过蒲元的一番改良调整,不仅兵器铸造的效率提高了,质量也上升了很多。

    普通兵器上了轨道之后,他便开始研究当初刘禅画给他的那些“奇形”兵器。

    但最近,他似乎遇到了一些麻烦……

    初到临邛的刘禅,虽受到了当地官员的盛情接待,但他却没什么心思与他们寒暄叙话,直接去寻仍在炼铁铸兵一线的蒲元。

    而临邛炼铁铸兵的景象,让刘禅也有些被震撼到了。

    江边一座座大型熔炉耸立,每座约高达五丈,水排连接着鼓风装置,自炉两边向其中持续鼓风,尚有融化的铁水自炉中流入旁边挖出的池中,池边有人手持特制石棒不停搅动。

    这个时候……就已经有高炉了?

    前世对这方面了解不多的刘禅,惊讶的看着眼前一座座大约能有十米多高的炉子有些惊讶,炉身旁垒有阶梯,原料可以走上去投入炉中。

    虽然这些高炉,与后世动辄五六十米高的高炉相比还差得远,但也足见古人智慧。

    而那些人搅动铁水的作法,应该就是炒钢了吧。

    “太子?”一个十分健壮的青年忽然惊呼,而后赶忙上前见礼:“蒲元参见太子。”

    “不必多礼。”刘禅拍拍他的肩膀笑道,“做的不错,孤未曾想到此地冶铁已有如此规模,难怪近来兵器数量与质量都有很大提升。”

    “此乃臣分内之事,而且……太子交予臣的兵器图谱,至今未有寸进,实在有负太子厚恩。”蒲元有些惭愧道。

    刘禅对此倒是并不介意,当初本就是抱着有枣没枣打三竿子的心理给的他那些图谱,造不出来也无碍大局。

    “造是能造出来……”蒲元示意手下去取了一柄长刀过来,“太子请看,此刀如何?”

    刘禅接过一看,这刀长柄长刃,分明是自己当初给他画的斩马刀改良版——陌刀。

    入手沉重,刀锋闪着寒光。

    他拿着这个初版陌刀走到一个试刀的木桩前,那木桩层层叠叠裹着好几层皮革。

    刘禅示意蒲元闪开些,吐气开声,运刀一挥……

    咔嚓!

    一道白光闪过,刀锋过处,不仅皮革层层断裂,就连木桩都被刘禅一劈两半。

    再看那刀刃依旧完好。

    若是自己使来,达到“人马俱碎”的效果似乎也不是难事。

    “此刀很好啊?有什么问题?”刘禅兴奋道,这不是造出来了吗?

    这要是再多造一批出来,给赤星军、白毦兵等力大的士卒装上一批……

    刘禅还没畅想完,蒲元苦涩的声音已经传来:“此刀乃百炼钢打造,方能有如此效果。”

    他一时还是没反应过来,百炼钢三国时期也有?那不是好事吗?有什么问……

    但马上,刘禅就明白问题出在哪了。

    百炼钢,顾名思义,反复加热折叠锻打百炼方成。

    “……你造这柄刀,用了多久?”

    蒲元苦着脸道:“耗费两月之功,此刀方成。”

    刘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